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三、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儿童时期的主要特点
  儿童一词有不同的含义。作为日常术语,人们一般含糊地把儿童当成是小孩或孩子的同义词,用以指那些幼儿园的娃娃和小学的学生。而作为科学的术语,儿童应该是指从出生到进入成熟之前这一整个阶段的个体,儿童时期也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新生儿)到成熟 (青年初期)这个时期,它是一个人心理发生、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身心发展成熟要经过大约13、14年至18、19年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属于儿童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此时期的儿童表现出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儿童与动物是不同的。虽然新生儿刚来到世界,各方面能力都很弱,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但他从一开始就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向着人类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第二,儿童并不是缩小化的成人。从人的本质特点来说,儿童是与成人相同的,但从发展水平上看,他们之间却有很大的差别。儿童刚出生时,只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和本能活动,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感知觉能力,但都是很初级、很不精确的。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照料和社会的影响下才能逐步发展其认知能力,掌握人类的语言,进行一定的社会交往或人际交往,形成自己的个性,最后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社会成员。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问题上,各学派之间历来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儿童心理的发展到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说法不一。格塞尔(A.Gesell,1880一1961)通过儿童早期运动发展研究提出了心理发展的“自然成熟理论”。他特别强调生物因素? 即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即生物因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的。而外部环境的作用虽不是无足轻重,但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 自然成熟程序。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F·Skinner)以及社会学习理论者班杜拉? (A·Bandura)等人则倾向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一学习理论”。他们强调学习在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行为才是心理研究的对象,儿童的行为是曲环境力量塑造起来的,只要具备适当的环境条件,任何正常儿童都能学会任何事物。
  这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后来,许多心理学家们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比较一致的观点:先天遗传只给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会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我国的心理学家朱智贤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物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问题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内在需要,也有些学者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取决于外部的教育条件。目前,趋向共识的观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就是儿童的内部矛盾,即外部环境和教育上的要求与儿童心理发展现有的水平所构成的矛盾。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支持这一观点。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归因于人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人的认知结构是人通遗对客观现实的适应逐步建构起来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通过行动不断地自行建构而成的。它既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天赋的显现,而是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与外界环境相互适应。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1页】【第2页】【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