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四章 >> 第五节 >> 4-5-1
建国以来我国课程设计的简要回顾
1949年以后,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一套课程发展的基本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育规模十分庞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基本普及了六年的小学教育,并正在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努力。据教育部统计公报,1998年全国共有小学生一亿三千九百多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98%,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0.5%。初中在校生为五千四百多万,初中阶段入学率为87.3%。中小学的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程。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中小学课程建设形成了设计、实施和改革的体系。在9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课程,实行集中统一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表现在全国共用一个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90年代后,开始在少数地方自行设计课程(如上海和浙江)。 我国三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比较 华东师大师范教育研究所 崔允郭 张俐蓉 1988年5月,国家教委在山东泰安的“教材规划”会议上,提出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改革方向后,我国目前实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主要有三种,即有国家教委、上海、浙江制订的三套课程方案(见表)。
编写机构 |
名称 |
颁布时间 |
组成部分 |
适用范围 |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国家教委) |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 |
1992年8月颁布,1993年秋季在全国逐步试行 |
ebed《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 |
全国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 |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沪) |
《上海市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
1989年4月通过,1990年2月修订 |
全日制中小学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方案 |
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和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的全日制小学和初级中学 |
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总编委会(浙) |
《农村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 |
1991年10月审定通过 |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各课教学指导纲要 |
农村地区的全日制小学和初级中学 |
下面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和实施要求这几个方面对上述三套课程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关于培养目标的陈述
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方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的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的目标: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心、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去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守纪律,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 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对比其它的两套方案,总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但是,浙江和上海的方案都在不同方面有所发展,具有表现在:
(一)目标更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例如,在总的目标中,浙、沪两方面都将培养各级各类的人才该为公民教育。上海方案具体谈到了初中阶段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在分阶段目标中,浙江方案将“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该为“能唱会画,初步具有对美的感受能力,有较广泛的兴趣和有益的爱好”;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化为“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观察和空间想象、简单实验的操作以及资料的积累与分析等能力”。
(二)在职业教育方面,国家教委的方案表述是“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而上海加入了了解职业分工的内容;浙江将其表述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强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方案在分阶段目标中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在首位,国家教委和上海两个方案则将思想品德的教育摆在首位。浙江方案在小学阶段谈到了“讲节约”,初中阶段谈到了“艰苦朴素”。在上海方案的总目标中,提出了发展个性,主要是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这可谓一个重大突破。
二、关于科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家教委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主要由国家统一安排,也有一部分由地方安排。学科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而上海、浙江的课程方案均包括必修、选修和活动课三部分。上海在八九年级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程只定出时间,主要内容是知识的拓宽和应用(如识图、使用工具书、简易薄记、简易测量、电工技术、家畜饲养、庭院经济、绘画、雕塑、家政等),具有科目可由学校根据条件选设。浙江在初中开设选修课,分文化选修和劳动(职业)技术选修课程。其中文化选修是指:“外语。第二。三年为选修”;“自然科学,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为选修”;“第三学年,数学A、数学B必选其一,对学有余力的初三学生可选修数学C”。
在必选修课程的开设上(国家教委规定的方案中此处用的是学科课程),上海开设了计算机;外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三至五年级以训练听说能力为主,辅以字母以少量单词的书写。七至九年级社会科学与自然学科开设了分课型和综合型两个方案。综合型的社会学科称为“社会”。初步设想将历史、人文地理和社会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综合型的自然科学称为“理科”,在小学自然学科的基础上,学习有关自然地理、物质、能、生命科学
宇宙、地球等方面的初步知识。浙江将劳动技术课列入了必修课的范围。
除了课程设置的门类有些不同外,在三套方案中,同一学科、同类学科的课时总数及其分布亦有一定差别(见表2、表3、表4)
(一)各类课程的周课时数及其比重 表2
地区 |
学制 |
课时总量 |
必修课及% |
选修课及% |
活动课及% |
地方课及% |
上海 |
九年一贯制 |
11318 |
7766/68.6 |
168/1.4 |
3384/29.9 |
0/0 |
国家 教委 |
六.三制 |
10366 |
8184/7900 |
0/0 |
1216/11.7 |
966/9.3 |
五.四制 |
10162 |
8083/79.1 |
0/0 |
1420/14.0 |
704/6.9 |
|
|
|
|
|
|
|
但绝大多数地方的中小学仍然是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制,基本上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形成过程大体是根据某种需要(政治的、社会的、教育发展上的),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求,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写出初稿,然后以书面或座谈会的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对教材进行试验(有些没有试验阶段),再根据试验的情况进行修订,最后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向全国推行。虽然这些年来开始实行“一纲多本”(一个教学大纲,有不同特色不同品种的教材供不同地区使用。目前,除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大纲外,上海和浙江还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学科教材。上海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措施。在小学阶段进行小班化教育,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初中阶段采取就近入学,使孩子们不需要通过升学考试就能就近入学;高中阶段学生除必修的几门课程外,还可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科目的选修学习)和“多纲多本”(20世纪80年代初期,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意识到我国较大的地域差别给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带来的问题。1978年初的全国中小学教材会议期间,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曾就此提出过意见。1997年,《北京文学》第11期在"世纪观察"专栏中发表了《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女儿的作业》和《文学教育的悲哀》3篇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大讨论,涉及教法、教材、考试等方方面面。一个大纲、一套教材统管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已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有关部门经大量调查研究,制定了全国"一纲多本"的教学政策。所谓"一纲多本",就是一个教学大纲,有不同特色、不同品种的教材,供不同地区使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逐渐由"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再发展成为"多纲多本"。目前,除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大纲外,作为全国课程教材改革先行试验区的上海和浙江还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学科教材。)的尝试。但是从总体上仍然是以集中统一的课程模式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