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轨迹与启示
[返回章节目录]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1-1-2)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学问题是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他认为“只有教学才能要求一种平衡的、包罗万象的多方面的教养”。他的教学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
⒈教育性教学思想
针对教育教学中的传授知识和培养道德的问题,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人的培养来看,仅授纯粹的知识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就是要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陶冶,还要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行智慧启发。另外从教育教学的关系上看,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道德,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学。
⒉ 教学心理化思想
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涵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他把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的一切知识也都称为观念,而教科书里包含着无数的观念,它们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意象中的表象。他认为,人从出生起就在心灵中不断形成着各种观念。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称为统觉,统觉的进行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赫尔巴特还主张把注意、兴趣与统觉联系起来。注意也是观念的一种活动,是使现有观念扩大的一种努力。兴趣是教育的支柱,是传授知识、形成新观念的条件。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把单一兴趣与多方面兴趣结合起来,并将人类的兴趣分为两大类、六大种。
⒊教学过程阶段论的思想
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把多方面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注意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1
明了——教师要使学生明了知识,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深入研究学习的材料。教师要简练、清楚、明白地讲解新教材,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直观、谈话或讲述法进行。
联想——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地思考,把所要学的新知识、新观念,同原有的旧知识和观念联系起来。
系统——这时进入理解教材阶段,是审思的活动。学生在审思过程中形成秩序和系统,在新旧观念的联系中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概括。教师在教学上采用综合法,帮助学生寻找出确切的定义和结论。
方法——这是学生把定义和结论运用于实际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上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各种练习,遵照教师的指示修改作业等。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旨在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增进系统的知识,培养推理的能力。但是他要求“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态度”,片面夸大教材的主导作用,难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赫尔巴特阐明了心理学对教育的意义,对各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