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轨迹与启示   
[返回章节目录]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1-2-2-2)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家,他参与了60年代的教育改革。他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为“学科基本结构”和“发现法”。
    布鲁纳结构课程论的主要论点是:
    在教学目的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此还规定了具体任务。第一,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运用思维解答问题的信心。第二,帮助学生观察与想象客观事物和完成象征式操作的各种技能。第三,要使学生养成“自我”推进的能力。第四,“发展智力上的忠诚”。这种忠诚是指学生们热切希望运用某门学科的仪器和材料,去检查和纠正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思想和见解。
    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指每门学科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和法则的体系。布鲁纳认为,“基本”这个词,含有“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越基本,就越能不断地扩大和加深知识,对新问题的适用性也就越宽广。
    在教育时机上主张早期学习。布鲁纳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如果把人的智力比做100%的话,7岁之前就完成了80%,其余的20%是17岁之前完成的,因此,早期学习是必要的。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借助教材亲自探索,主动地发现概括出应有的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去获得人类有史以来的认识成果和社会经验。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布鲁纳提出精选教材使之结构化、重视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精神等理论,其见解精辟,值得借鉴。但是,过分强调学科结构,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发现法忽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容易使差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学习效果不高。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回到”基础的教育运动,是对布鲁纳教育改革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