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返回章节目录]

[6-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具体目标形成体系
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基础知识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做事的基础,是形成人的整体智能结构的基础。在20世纪末的西方课程改革中,也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掌握。适应时代之需,我国在本次课改的培养目标中着重强调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也就是更加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宽厚性、扎实性。
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程目标中增加过程与方法这一纬度,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而不仅仅注重行为的结果,这一目标宗旨对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呼应。为此,很多学科课程目标都把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做事作为重点部分,并加以详细陈述。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是艺术领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处理问题的宗旨都已渗透到目标之中,并有清晰的表述,这一点既是对传统课程目标的超越,也是顺应21世纪的时代之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新课程目标新增加的一个纬度,说它新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创造情境让学生主体性的体验、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