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美文创作中,持缜密、漂亮风格的,比冲淡一派人数为众。这几乎可以囊括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的主要作家。
一、 冰心的散文创作
北新书局1931年9月版
《南归》的封面
|
冰心散文 :最早的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表现了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她优美的抒情散文《笑》,发表于1920年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上,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引人注目的美文小品。表现了乐观进取的"五四"时代精神。
"五四"退潮后,她的散文和她的小说、诗歌一样,更多地转向了对人生哲学的探求和个人心绪的书写。散文集《往事》(二篇)《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主要写作者1923年去美国留学途中和到美国后的生活、见闻等)作品,大部分写于国外,其中描写自然、母爱、童心的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作者企图摆脱封建桎梏,求得个性解放的要求,但也表现了她脱离现实,逃避退隐后的苦闷与彷徨。
冰心体散文: 冰心对于现代散文史的贡献,主要在于艺术成就的突出。她是一个杰出的"文体家"。她所创造的文学语言与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时人誉为"冰心体"。 |
1、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2、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往事(一)·七》
3、语言: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
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一)生平:
朱自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3赴英留学并漫游欧陆,归国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抗战时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结束以后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镇压人民,制造了"一二.一"惨案和"李闻血案",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使他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后回北京继续执教于清华大学,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他虽然过着贫病交迫的生活,却仍然坚持工作,参加了许多力所能及的进步活动,直至重病不起,仍告诫家人不买"美援"面粉,表现了一位中国作家的高尚的民族气节。1948年病逝。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成员,早期从事新诗创作,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1925年转向散文创作,成为著名散文家,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1934)、《你我》(1936)、《伦敦杂记》(1943)、《标准与尺度》(1948)等。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公认,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 |
诗歌散文集《踪迹》
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年版;丰子恺装帧
|
(二)朱自清的散文观:
散文集《背影》
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钱君匋装帧
|
朱自清既不满意陶醉于抒写琐屑小事的"言志派",也不满意后来的所谓幽默派,写作态度严肃不苟,始终执著地表现人生。无论是朴素动人如《背影》,或者明净淡雅如《荷塘月色》,委婉真挚如《儿女》,从中都能感到他的诚挚和正直。
(三)散文创作分类:
1、纪实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这类散文从现实出发,针砭时弊,针对性强。《执政府大屠杀记》、《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记叙一个小女孩仅以七毛钱的价格被卖掉的悲惨故事,并从生活现实出发,设想她被卖后将遭遇的种种境况。作者愤怒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他指出"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从而深刻揭露这应负罪责的黑暗社会。
|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写于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的第十九天,朱自清运用对比的手法,以生活中许多"可爱的小孩",反衬电车上遇到的"小西洋人"的可憎,进而从他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情;看到"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欺凌和压迫的爱国主义思想。
《执政府大屠杀记》写于1926年,朱自清亲自参加了"三.一八"游行示威,以亲眼目击的事实,揭露出北洋军阀屠杀爱国学生的残暴罪行,叙事真切,言之凿凿,戳穿了反动派妄图一手尽掩天下耳目的阴谋'并以愤怒的议论,对封建军阀段祺瑞进行质问。
2、抒情、叙事、写景散文(美文) 。与冰心并驾齐驱,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是他叙事、写景抒情的名篇,具有深厚的情感,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
朱自清题诗手迹
|
|
《背影》,是朱自清叙事抒情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现代散文史上值得重视的篇章。它"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却不仅在当时誉满文坛,而且能够"历史传诵而有感入至深的力量"。《背影》不仅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旧社会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通过家庭逢遭变故时父子别离的描述,表现了社会中下层人们父子之间真挚淳厚的人情美。
那淡淡感伤与深深自责紧密交织的语调,极为平实的叙述与"白描"的情事笼罩了浓郁的抒情氛围。散文语言质朴自然,宛如对座叙谈,富有真实感,这与表达父子相亲的真挚之情,是十分合谐的。
朱自清还是散文领域里卓越的风景画家。《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都是美妙的山水风景画。尤其是后者,摆脱了前篇那种纤侬繁褥之气,文笔绮丽而又自然清新。散文细致描摹了池塘的幽静,荷花的风姿韵色,而且衬
之以轻烟与谈雾的交替,月光与云影的更迭,构成一幅变幻的奇妙的画图。
毫无疑问,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史上,朱自清是有着重要贡献的建树者。他以清新简约,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和漂亮缜密的文体,在新文学的散文园-地开放了一枝别致的花朵。
(四)艺术特点:
朱自清《玉楼春·春景》词
载上海《万象》月刊
第三年第七期(1944年1月)
|
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给亡妇》悼妻与自惭之情、《背影》父亲的舐犊之情,无不真诚亲切。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诗人写散文不失其诗人本色。
3、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散文篇幅不长,构思匠心独具。《背影》出奇制胜、《荷塘月色》意在写"颇不宁静"但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背影》的质朴,《绿》的纤浓,朱自清的散文之美,有口皆碑。
继《背影》之后,朱自清又先后出版了《你我》《欧行杂记》等散文集。后期的作品,朱自清更注意从口语中采撷提炼,追求一种"谈话风"。因而,语言质朴平淡而周密妥贴,生气盎然,富有一种逼人的风采。 |
丰子恺(1898-1975)
从2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品,此时期的散文结集有《缘缘堂随笔》。他的特殊之处是以某种源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于俗相中发现事理,能将琐细的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落笔乎易朴实,有赤子之心。加上佛理的渗入,文章萧疏淡远,带着哲理深味,染有清淡的悲悯之色。
|
丰子恺的散文《缘缘堂随笔》
|
梁遇春遗像
|
梁遇春(1904-1932) 梁遇春的《春醪集》和《泪与笑》收入他20年代中期以后的随笔。梁的作品受英国Essay(随笔),的影响特别大。
梁遇春耽于思索,他的随笔也有许多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洞明的见解。他喜用絮语笔调,随意而坦诚的谈吐中不乏睿智的思辨,且精通西学。《春醪集》谈论知识,探索人生,或旁征博引,引类取比,或触景生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独特之处,是这类"绅士风"散文的创作。
|
瞿秋白(1899-1935)
|
名双,江苏常州人。1917年考入北洋军阀外交部俄文专修馆。1919年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赴苏访问,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国后,负责编辑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1927年"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党
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他这时有《饿乡纪程》(1923即《新俄国游记》)和《赤都心史》(1924)问世。这两部散文集是作者以《晨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赴苏考察报道十月革命的结晶,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先声。还有杂文集《文艺杂著》。1931年--1933年,在上海与鲁迅一起战斗,写下了大量诗与政论相结合的杂文,许多杂感随笔都是针砭时弊或参与论争的,作品深烙有那个革命年代的精神印记。大部分收在《乱弹及其他》杂文集中。1935年6月,遭国民党杀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