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程 →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理 →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 第三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及结构
 主题: 第三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及结构


二、练习课

    讲授新课之后,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能把它转化为技能、技巧,仅靠新授课的练习,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安排一定的练习课才行。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运用新知识,熟练技能技巧,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练习课的一般结构是: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一)复习:学生做课外作业时,一般拿过来就做,事先不复习教材,也不仔细回忆教师课堂上讲了些什么。课堂练习应该纠正学生这种不良倾向,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对进行课外作业的重要作用。所以,做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忆以前几课所学的基础知识,然后练习;也可以边练习边复习。

(二)练习:进入练习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练习题的选择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提高。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练习形式要灵活。低年级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最多保持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注意练习形式的多种多样,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长时间地稳定到学习对象上来,从而会兴致勃勃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对于高年级,练习的形式可以有学生板演,也可全班书面练习,或学生先议论后练习,也可完全独立练习。

3、组织练习时要注意人人参与。设计每项练习时,要尽量让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使练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4、 针对练习情况,教师应及时小结,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分析易出错地方及原因,归纳比较各种解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练习时间安排要合理,不能一练到底,应穿插必要的讲解与提示。

(三)小结:练习完毕,教师要作适当的小结。既可分析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总结解题规律,并归纳出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本主题贴数6,分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