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应用 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地,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和成长记录袋三种方式。 (一)评分 1、如何对分数进行解释 如果从分数的解释来分,可分为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过去常用的百分制属于绝对评分,因为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的。相对评分(等级)则是指学生的分数和等级在整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如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等。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百分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新课程中建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它又可以分为标准参照(任务参照)、群体参照(常模参照)和自我参照(变化的多少)三种。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有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但如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且正确处理评价的结果,就能够使评价更公平、公正和合理。为此,教师在解释学生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测验分数或等级描述的是学生学会的行为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学生在数学测试中的分数或等级代表了他们学会了某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怎样思考和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表达数学观念等。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数学测验上有高有低,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测验分数或等级提供的信息只能说明他们学会了什么。分数或等级表明的是学生目前所具有的水平,而不是去预示他们的未来。学生一直在变化,思维水平在变化,学习方法在变化,学习态度和情感也在变化。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每一次的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 (2)分数或等级提供的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确认这一次的测验分数或等级是非常精确的。因为单独一次测试的意义并不很大,最多是学生大概的学习情况而已。因此,学生在测验分数或等级上少量的差异或变化,在解释分数或等级时不宜夸大。学生某个特点的行为的样本越大,并且使用的评价方式越多,越有针对性,则教师在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就越有可靠性。 (3)单独的一次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不能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评判的可靠依据。学生数学能力不仅表现在测验分数或等级的高低上,还反映在学生经历探索、推测或猜想、以及有效的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的问题这些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另外,由于试卷本身的结构问题或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一次测验的分数或等级并不总是可信的。因此,用单独一次测验的分数或等级作决定,有可能会排斥掉一些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的有用信息。通过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虽然不能一定保证决策上肯定不犯错误,但是至少可以把犯错误的机率减少到最小。 (4)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表明的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当测验分数或等级不理想时,只是说明该生在这次考试中某些方面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水平,但不能由此得出该生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或数学学习能力上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解释学生在测验分数或等级上的不足,教师必须了解和收集从卷面上反映出的行为以外的信息,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 2、如何向家长、学生解释数学测验分数 在以往的做法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在某次考试之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分数高低为学生排次序、排名次。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考试结果的误用。作为学生的家长,当他们知道了自己孩子在阶段性考试或终结性考试后的分数后,很自然地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如下表所列的各种问题。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懂得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考试结果的意义向家长做出正确的解释。 家长可能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解释建议
 (二)评语 评价结果的表示也不能总是简单的等级分,还应当包括以陈述方式给出的“被评价者数学学习的认知与非认知特点,以及需要进一步从事的数学学习活动”等,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评语是用简明的评定性语言叙述评定的结果。评语可以补充评分的不足。一个分数或等级所能反映出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对于难以用分数或等级反映的问题
,可以在评语中反映出来,因而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加全面。 评语无固定的模式,但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比如,下面一个评语:“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以及它的实际意义,你制作的统计图也是班上最出色的。但你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时还不够准确。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在这里,教师的着眼点已从分数或等级转移到了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了这个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成长记录袋 评语中虽然也包含了教师对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成果的评价,但是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物质化的资料在显示学生学习成果,尤其是显示关于学生持续进步的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只是收集学生作品的档案夹,而是更有意义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的、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作品样本。使用成长记录袋作为数学学习评价结果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使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过程的一部分; 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对学生进步的新看法; 促进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重视; 便于向家长展示,给家长提供全面、具体的关于孩子数学学习状况的证据; 将数学的教学重点集中在重要的表现活动上; 有助于评价数学课程和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提供诊断用的特殊作品或成果,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汇编累积学生的学习证据和看法,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通过这样的“分数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的方法,教师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的关于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就会更客观、更丰富,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同时也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