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五章>>第二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第二节  宗教改革思想

    1.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中世纪的西欧整个文化领域都处在天主教神学统治之下,恩格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冲破神学思想的羁绊,获得解放,这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天主教会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上的控制,使民众有所不满,于是在民间酝酿一种出反教会的“异端”思想。虽然异端分子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但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而这种宗教“异端”思想就是宗教改革思想的萌芽。其次,16世纪是西欧从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当时罗马天主教会不仅是一个按照严格的制度组织起来的国际性宗教组织,而且是最猖狂的剥削集团。它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占有约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的土地,它肆意征收什一税,随意出售赎罪券;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它所规定的宗教仪式纷繁复杂,不仅项目繁多而且耗费财力,阻碍了西欧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障碍。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是人民不堪重负,而教会生活的奢侈腐化,更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新兴资产阶级发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须带领人民推翻教会的统治。“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封建制度成功的各个击破,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最后,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传播,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不是对中世纪以来在西方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基督教的直接否定,但在客观上,却起着瓦解中世纪以来为中心、以罗马教廷为主宰的神权统治作用。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虚伪与贪婪和无知,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倡导社会改革,以铲除腐败,纯洁信仰。另外,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人文主义者研究了《圣经》的希腊文本,发掘出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很多学者发现二者大相径庭。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了。
    宗教改革运动的内容:一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对世俗国家的干涉,针对天主教会的封建政治控制、经济剥削、精神统治,铲除长久以来的封建割据势力,改革教会体制以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道路。二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解释垄断权。宗教改革运动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得到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的有力支持,部分国家君主和贵族势力也参与其中。宗教改革的教派很多,有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并得到世俗王权支持的马丁路德;有反天主教、反世俗王权并参加并领导了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的闵采尔;有世俗统治者直接干预并规定脱离天主教的英国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国教运动;还有遍及欧洲几个重要国家,并且在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的共和政权的加尔文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并不否认宗教,只是认为以罗马天主教会为首的天主教会已经腐朽堕落,必须改革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路德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恩格斯指出:“宗教改革—路德的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这是包括农民战争这一危机事件在内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 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不同信仰的人可以享受同等的宗教和政治权利,以异教为理由的宗教迫害逐渐减少,实行宗教宽容和宗教自由成为西方信仰生活的主旋律。它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场冲击神学对科学和自由思想禁锢的运动,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近代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也在运动中已经初步的得到表达,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