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七编>>第四章
   上一章 | 下一章 

第四章  戊戌维新变法思潮

    甲午战争一役,以中国败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强烈地刺激了国人的民族存亡意识,思想界酝酿着维新变法思潮。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开展维新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为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改革方案,推动变法实践,促成“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思潮,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伟大探索,维新派阐述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合理性,批判准主专制制度及封建伦理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民权,介绍、宣传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等等,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一节  维新变法思潮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维新思想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的主张,内容广泛,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在救亡图强、追求真理上所作出的总体抉择。在政治上,维新思潮主张设立议院和开制度局,以应变局,以清明政治。康有为主张以俄国彼得大帝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以“全变”、“速变”、“尽变”的方式改革内政,定国是,开放言路,中央设置法律、度支、学校、农、工、商、铁路、邮政、矿务、游会、陆军、海军12局,地方每道设置一民政局,建立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权力机构,以取代旧有官制,以为推行新政的保障。康有为对西方政体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及其功能有所认识,把议院视为“泰西第一政”和日本政治改革的大纲领,表达了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向往。但是他考虑到“民智未开”,“未通古今天下之故”,不主张即刻在中国设立议院。同时,受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主张尊君权,以君权推行改革政令。在这一点上,与梁启超等人大力倡导、宣传民权,激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对于社会政治现实的体认不同,对改革所遇到的阻碍、困难有不尽相同的估计。
    在经济上,维新思潮提出了以“富国养民”为宗旨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确立了振兴工商业的战略目标。康有为认识到社会进步与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指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维新派从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迫切要求统治者承认资产者的利益,反对国家干涉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指责洋务官僚压制民族工商业,是中国工艺不兴的重要原因。要求国家在经济上“宜纵民为之”,放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派还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各种具体主张,如废除厘金制度、开垦荒地、奖励科技发明、建设交通运输、开发电报等等。
    在军事上,维新派从强国的角度出发,要求建立一支“内可弭乱,外可御侮”的近代军队。为此,他们针对绿营、防勇涣散无纪,缺乏战斗力,以及武备落后等情况,主张废止“弓刀步石之武试”,裁汰绿营兵,改选为巡警,广设武备学校,购置船炮,整顿水师、陆军,聘请西将,以西法训练军队,以加强军队的战斗素质和武备力量。鉴于官军不足以御侮以及朝廷不足以维系人心,他们还主张“民间自筹办团练,以辅国家兵力之不足”。
    在文化教育上,维新派主张大力输入西方文明,并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反省中国传统文化,抨击旧有的学术思想、政治观念及道德伦理标准,试图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而又能服务于时代需要的新文化。康有为认为,西方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政教,在于穷理劝学。指出,在竞争的时代,只有使“民心发扬,争心竞智”才可以兴举各种事业。严复改造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进化论,建立普遍进化的观念,以其抨击历史循环及“好古而忽今”的价值观,并运用舶自西方的民权思想批判封建伦理和等级观念。谭嗣同以“冲决网罗”的勇气,大倡自由和民权,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其虚伪和罪恶。
    在教育上,维新派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即国家的富强,需要有聪明智慧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正确合理的国民教育。把改善、振兴教育上升到关涉国家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们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教育制度的核心,是愚民之术,是败坏人才的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大力兴建各类新式学堂,“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同时,主张广设书局,广译西书,广办报刊杂志,讲明西学,宣传西学。
    在社会风俗方面,维新派认识到社会风俗是支配人们思想、左右人们行动的无形的社会力量,因此致力于清除旧习陋俗,树立新风尚,以营造一个适宜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环境。他们主张废止损害女性身体的缠足行为,禁止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吸食鸦片行为,提倡男女平等,鼓吹妇女解放,设立女学以“开女智”等等。
    因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而起的戊戌维新变法思潮,有其时代所赋予的诸多特点: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维新派始终着眼于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解决,一切都围绕变法自强这一中心展开;维新派大量输入西方各国各类的思想学说,新概念、新名词、新学说随处可见,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空前的新颖性;整体上看,维新派对于大量的西方思想学说,出于变法的迫切需要,无暇系统的整理和批判的吸收,在认识上或囫囵吞枣,或浅薄粗率,新旧、中外杂陈,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甚至为了现实意义而不顾学理,在认识上也多有顾此失彼或彼此矛盾之处,表现出不成熟性;戊戌维新思潮具有群众运动的规模,与以往的社会思潮相比,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思想者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维新思潮具有复杂性,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各种立场不尽相同、地位不尽相同、人生经历不尽相同、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思想观念不尽相同的人都有所参与,而发言位置不尽相同,不仅在思想家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既使在一个思想家思想的不同话题中也有不小的差别,这就使思潮表现出复杂性。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