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小学数学教育概述 |
教学内容------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外数学教育改革 |
|
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国外教育改革的进程:新数学运动、 回到基础 、 80年代以来 ,以此体会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新数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 |
二战后,国际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人感到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这就成为进行新数学改革运动的直接原因。而新数学运动的更深层的主要原因,是"大学数学课程和中学数学课程的严重脱节"(梁鉴添,1980,页34)。随着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因而,需要改变以往的那种精英式的教育。这就需要从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改革。新数学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以至成为二战后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
 |
|
|
"新数学"的特点 : "新数学" 或者叫数学教育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数学教育思想和数学教育的内容结构上的转变。在教育思想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结构,表现数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精简和调整传统的数学内容,如自繁琐的计算,脱离实际的问题等。二是增加现代数学的内容,如集合、函数、统计等。三是强调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 |
▲ |
"回到基础"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 由于新数学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批评,从总体上是一次失败的改革。从70年代起人们提出要 "回到基础" 。重新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回到基础"并不是对以往做法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对新数学运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的一种再思考。在重视学生基础的同时,也将改革过程中的一些观念渗透到其中。
(例如:美国全国数学监察议事会1975年认为基本的数学技能包括十个主要项目:
● 解答在陌生情况之下所产生的数学问题;
●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 审察所得到的答案是否合理;
● 估计数量、长度、距离、重量等的近似值;
● 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四则运算;
● 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性质;
● 以公制和英制量度各种分量;
● 制作和理解简单图表;
● 认识概率在预测偶然事件发生的用途;
● 认识计算机在社会上的种种用途,并且知道计算机所能做到的和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
▲ |
80年代以来 :
对数学教育的改革又提出许多新问题和新的思考。诸如 "大众数学" 的提出和发展;"问题解决"的深入研究;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对数学教育的全面评价也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从80年代起,国际教育评价组织(IEA)对数学教育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评估。使人们对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东亚地区,特别是华人地区在数学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这期间先后发表的1987年英国的 Cockroft报告 (Mathematics counts)(文献),中译为《数学算数》)、1989年美国的 《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 (Everybody counts)(文献)在数学教育的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 |
|
80年代以来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