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风格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习惯化影响方式。又称领导作风。在管理领域中,对有效领导的研究最初着眼于领导者个人品质的研究。但其后的管理实践表明,良好的领导者素质并不能确保良好的领导效果。于是,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不同领导风格对被领导者的作用,以便找到改善领导效果的新途径。
最早开始研究领导风格及其效果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勒温。勒温根据领导过程中权力定位的不同,把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分为3种类型:①民主型。权力定位于全体成员,领导者则起指导者或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团体的目标和工作方针尽量公诸于众并求得大家的赞同,具体工作安排和人员调配等经共同协商决定。有关团体工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受到鼓励,一切重要决策都经过充分协商讨论后作出。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在团体决策过程中及时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促进决策、解决分歧。②专制型。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团体成员则处于无权参与团体决策的从属地位。团体的目标和工作方针都由领导者自作主张,具体的工作安排和人员调配也由领导者个人决定。团体成员对团体工作的意见不受欢迎,试图参与团体决策的任何企图都会受到压制。领导者根据个人的了解与判断来监督和控制团体成员的工作。下级只能被动、盲目、消极地遵守制度,执行指令。③放任型。权力定位于每一个成员,领导者置身于团体工作之外,只起被动服务的作用。关于团体目标和工作方针缺乏指示,具体工作进程和人员调配不作明确指导。领导者满足于任务布置和物质条件的提供,对团体成员的具体执行情况既不主动协助,也不进行主动的监督和控制,听任团体成员各行其是,对工作成果也不作任何评价和奖惩。
根据对领导风格的上述分类,勒温和R.利皮特、R.怀特等人从1939年起先后多次进行了有关不同领导风格实施效果的实验。实验中,将一批男孩分为3组,让3位经过专门训练的成人分别到各组担任领导者,各自以一种典型的领导风格领导孩子们从事玩具制作。实验结果显示了不同领导风格的实施效果确实存在明显差异。在民主组中,团体的工作效率最高,而且无论领导者是否在工作现场,团体的工作效率都几乎没有变化。工作过程中,孩子们显得积极主动,有责任感,遇到某种困难时,能够团结一致去努力解决,并显示出较高的创造性。在人际关系方面,无论是团体成员之间还是他们跟领导者之间,都保持着较为和谐友好的关系。在专制组中,团体的工作效率也比较高,特别是当领导者在场时,团体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得较好。但工作中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也差,经常互相推卸责任,很少出现互助行为。团体成员之间、成员跟领导者之间普遍存在对抗情绪,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冷漠,组内发生争吵和攻击行为的次数,远远高于民主组。在放任组中,由于领导者实际上放弃了领导,因此工作效率最低。团体成员凭个人兴趣工作,缺乏持久的积极性,工作中各行其是,互不协调。团体成员之间关系松散,互不干涉,尽管没能团结一致,但却都相安无事,很少发生冲突。
勒温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典型的领导风格中,以民主型领导风格的效果为最佳,其次是专制型领导风格,效果最差的是放任型领导风格。但勒温进一步又指出了,在现实的工作情境中,上述3种典型的领导风格并不常见,大量的领导者所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往往是介于不同典型领导风格之间的中间类型。
民主-专制型领导风格是部分实施民主部分实施专制的混合型,包括由领导者给定实施民主的范围和由领导者在民主协商基础上作出个人决断两种情况。父爱式决断属于温和干涉型的领导风格,表现为在照顾成员个人需要基础上的领导者专制。无领导协商属于坐等多数人裁定的领导风格,实际上也等于放弃了领导。
在勒温等人的研究之后,又有不少心理学家先后对领导风格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鉴于放任型领导并不是一种现实的领导风格,后来的领导者们就专注于对民主型和专制型两种领导风格及介于二者之间的领导风格的研究了。1948年,L.科奇和J.弗伦奇进行了关于领导风格的现场实验。参加实验的4个团体原来都采用民主-专制型领导风格。实验时,他们对第1个团体改行专制领导,对第2、3两个团体改行民主领导,对第4个团体继续实行民主-专制型领导以作对照。结果,第1团体的产量显著下降,而且职工怨气很大。第2、3两个团体的产量迅速超过实验前的最高水平,而且职工的满意度很高。第4个团体的产量和士气保持了原来的水平。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勒温的观点,证明民主型和民主-专制型的领导风格均能导致优于专制型领导风格的效果,而且民主程度越高的领导风格越能有较好的效果。1958年R.坦南鲍姆
和W.H.施米特进一步把专制型和民主型领导风格的划分精细化,提出了专制-民主连续带模型。这一模型把专制型领导风格和民主型领导风格确定为一个连续变化带的两个端点,而在这两个端点之间还存在着专制程度和民主程度不同的管理风格。这就把勒温开创的领导风格研究,向实际应用方面推进了一步。
在专制-民主连续带模型的基础上,R.利克特和他在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同事经过大量研究,取得了对领导风格研究的新进展。在利克特的《管理的新模式》(1961)一书中,把现有的领导风格分为4类,并顺序地定位于专制-民主连续带模型上(见表专制-民主连续带上的管理系统):①剥削式专制。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下级无任何发言权。管理者与下级互不信任,相互间接触交往很少。领导者对组织目标和工作方针作出决策后,通过一系列命令和一整套制度去强制推行。②仁慈式专制。权力控制于最高领导者,但授予中下层管理者部分权力。领导者待下级比较谦和,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信任。较重要的决策均由领导者制定,中下层管理者可就一些次要问题作出决策。注意利用奖惩手段去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③协商式民主。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控制于最高领导者,一般问题的决定权都交给中下层。上下级之间有相当程度的信任,垂直沟通和平行沟通的渠道比较畅通,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高度重视采用奖惩手段进行激励。④参与式民主。职工参加对团体活动的全面管理,上下级基本上处于平等地位。领导者与下级互相信任、沟通频繁,遇有问题即通过各方面的充分协商进行解决。在几种方案相持不下时,由最高领导者作出决断。
在利克特的管理系统中,参与式民主这种领导风格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利克特认为,只有民主型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剥削式专制领导则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民主型领导所能达到的工作效率和心理满足。
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表明,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确实影响着领导的效果,但这种影响的作用又是比较复杂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尽管一般情况下民主型领导风格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当团体承担的任务难度或危险程度很高时,专制型领导风格却能带来比民主型领导风格更高的工作效率。另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领导效果时,团体成员的文化背景和个性特征也是必经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关链接:
领导
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与领导效果
领导风格与性格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