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实践指导
案例分析
参考书目
图片库
案例库
相关网站
拓展阅读
心理学家
测试练习
模拟考试
试题库
电子辞典
工具下载

首页 

课程学习 综合实践 学习资源 测试练习 答疑讨论 学习工具  
  您现在位于:第六章 问题答疑  
 课程导航

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及其意义

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操作模式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巧

第四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模式

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诊断模式

第六章
 小学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调适

第七章
 小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训练
 
 
   
 

 

[问题答疑]

返回到试题   

1.1 如何引导学生保持记忆?

遗忘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我们不应否定它、逃避它,而应正面地去接受。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就开始了,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根据这一规律,识记的最佳时机是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趁热打铁”,这样记忆的巩固效率才最高。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孩子及时复习的习惯。

1.2 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答案:参见上题。

2.1 观察力的重要性?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从事任何一种专业活动郁不可缺少的能力。一个人如能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有可能随时发现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许多杰出人物都看重观察力。

观察是每一门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我们获得一切知识的桥梁。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细致、准确的观察是我们认识事物真面目,得出正确结论,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十分必要。

2.2 设计一个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案。

简单提示:让孩子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比较。并呈交比较的书面报告或让同学向全班同学作口头报告。例如:茶几和饭桌的异同(材质、用途、造型等方面);铅笔和钢笔的异同等。

3.1 沮丧的表现

处于沮丧情绪状态下的人常表现为: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给自己构筑一个小天地,在那里责备自己,怨恨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悲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观念固执,自我品尝苦果。

3.2 应对沮丧有哪些办法

1 .转化失败,保持自信。改变消极思想的一个办法是,避免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多看到自己的优势。

2 .热爱生活,思想乐观。一个人对生活如果缺乏兴趣,生活上往往没有寄托,很难热情地投入生活之中。同时还要培养乐观的生活方式。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社交活动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任何一项奖赏都不能比拟的。

4 .进行体育锻炼。任何一种体育锻炼都有助于克服沮丧,维持良好情绪。

4.1 小学生愤怒情绪的特点是什么?

1 、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

2 、小学生愤怒来得急,去得快,

4.2 愤怒情绪的危害

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这种无意义的情感冲动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它会危害我们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它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4.3 控制愤怒情绪有哪些方法?

1 .情境转移法。面对愤怒,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

2 .理智制怒法。

3 .评价推迟法。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生气后,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 .情感宣泄法。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生气后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

5 .目标升华法。

5.1 引起恐惧的原因

引起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熟悉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黑暗、巨响、坏人,失去平衡及被其他人的恐惧情绪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恐惧。

5.2 应对恐惧情绪的有效方法

1 .转移刺激法。把引起恐惧的刺激物暂时移开,虽然不能消除对刺激物的恐惧,但能消除惧怕心理。

2 .逐渐系统脱敏法。

3 .掌握知识法。恐惧的产生大多是因缺乏科学知识而胡思乱想造成的。

4 .转移注意法。这种方法是使自己从恐惧的对象上转移到其它无关的方面去。

5.3 系统脱敏与习惯化的关系。

习惯化是每时当某一个新异的刺激出现时,就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但当这种刺激不断重复出现时,人对它的反应性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不再对此反应,就好像产生了一种习惯似的,所以叫做习惯化。因此,不断地重复做某一件事,就可以对这事产生习惯化的反应,从而降低人的反应性。同样,如果让人反复接受恐惧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习惯成自然了,便不再害怕这种刺激物。这就是系统脱敏的原理。

6.1 紧张源的种类。

紧张源可分为 4 类:

1 .躯体性紧张源。指那些由于我们的感知而造成的心理紧张的事物。例如,强烈噪声的袭击,突然的天气剧变,身体患病或不适等。

2 .社会性紧张源。是指社会动乱、变革、战争以及生活变故的影响等。

3 .心理性紧张源。是指发源于我们头脑中的某些信息所引起的紧张。例如,某些不良的猜测,“凶事”预感,心理冲突与挫折等。

4 .文化性紧张源。是指一个人从一个文化环境进入另一种生疏的文化环境时,在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

6.2 应对紧张的方法。

1. 避开紧张源。现实生活,当我们产生紧张的情绪体验时,可以采取回避或躲开紧张源的方式,以减少紧张和由它所带来的不适感。

2. 自我防御机制。利用自我心理防卫手段,常可起到缓和心理紧张与不安,减轻精神痛苦的作用。

3. 培养良好的性格

4. 适度的体育锻炼

5. 身体放松法。

7.1 抑郁的表现:

抑郁会使人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状态,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甚至丧失信心,从而把人彻底击垮。

抑郁表现为鲜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和参与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惘,失去信心。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懊悔,总是过分自责,自怨自艾。遇事总往坏处想,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对别人,又总认为样样比自己强。这种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表情冷漠,他们自己也常诉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和睡眠不佳,严重者甚至会萌发轻生念头。 

7.2 可能导致抑郁性格的因素

( 1 )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和虐待,在学校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严重挫伤了自尊心。

( 2 )自幼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受到别人的歧视,易形成过于敏感、多愁善感等性格特点。再遇不测,一点点的失败、挫折等都会使他们郁闷不快,耿耿于怀。使抑郁的性格越发明显、严重。

( 3 )生活过于单调,思想闭塞,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情绪长期受到压抑。

( 4 )家族中发生了重大不幸,学习又力不从心,心理负担过重等。

( 5 )责任感过强,对事物要求完美,因而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自身,对于自身的缺憾郁郁不快,这两者都可导致对自己的失望,恨自己无能,因而形成抑郁的个性。

7.3 怎样应对抑郁情绪

1 .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2. 向好朋友倾吐心中的抑郁。

3 .学会达。即要懂得社会与人生的辩证关系。

4 .助人为乐。可以用帮助错误的受害者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

5 .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如合理化或宣泄法

6 .体育疗法。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们情绪的良药。

8.1 怎样控制急躁情绪?

1 .加强计划性。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前,可以先定个计划。

2 .做事前做到自我暗示。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应在心中对自己强调一下“沉着”、“冷静”,在暗示下慢开口后动手,在弄清了该做什么,明了该怎样做之后再动手,这样就会取得明显效果。

3 .加强素质训练。可以通过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磨练自己的耐性和韧劲,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急躁的习惯。

4 .切记做事始终如一。

8.2 急躁的表现与不良影响。

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见效,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局面。

急躁的情绪有许多不良影响: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急躁的人容易灰心。急躁的人又易怒。

9.1 如何培养自己的果断性

1 .认识提升法。使人认识到果断的重要性。

2 .进行重要性分析。如果同时想做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时,选择价值大的事情。如果重要性差不多,请任选一件,尽快做出决定。

3 .榜样示范法。

10 培养小学生自制力都有哪些方法

1 .协议法。通过遵守协议,学会控制自己,慢慢地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2 .比赛法。对某具体的自制行为在同伴间进行比赛。

3 .反问法。即角色替换。

4 .判断评价法。评判他人和自己的自制行为来认识自制的重要性。

5 .表扬。当小学生表现出自我控制力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有利于小学生强化自我控制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

11.1 谈谈坚持性的重要性。

意志的坚持性品质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坚持性品质的人能够在活动中持之以恒,在困难、艰苦的条件面前,不犹豫,不动摇,不停滞,一鼓作气,善始善终。坚持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成功的基本保证之一。

11.2 应从哪些角度来培养小学生坚持性?

1 .善于培养、保护、利用已有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和活动过程本身就能吸引住小学生,这对他们善始善终地做某件事能起促进作用。 

2 .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所谓具体的目标是指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要达到的要求必须一清二楚;所谓可行的目标是指确定的目标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相适应,是经过自身的努力能够产现的,即目标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太低。

3 .学会自我监督。让小学生学会检查、监督自己是否朝既定的目标努力。

12.1 谈谈你对挫折的认识?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造成挫折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的原因如条件不成熟,不适宜,他人的有意刁难、不合作等;主观的原因如个人的生理缺隐,健康状况不佳,智力水平较低,经验不足等。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关。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身心发展程度和社会阅历等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此,挫折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12.2 应从哪些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

1 .强化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使学生从小便能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和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 .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折教育。

3 .注意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

4 .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进行宣泄。

13.1 分析一下小学生形成懒惰习惯的原因。

1 、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造成的。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了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而自己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自己份内的事情也不会勤快地去做。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它方面。

2 、还有的学生懒惰是因为其它负性心理的影响,如畏难,依赖等。

13.2 作为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改掉懒惰的习惯?

1 .首先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

2 .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

3 .与家长做好沟通。

14.1 溺爱的后果。

溺爱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娇横、目中无人和自负。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中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于是,影响了正常的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

14.2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掉依赖的坏习惯?

1 .应致力于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到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长的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2 .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及时的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3 .在学校创设环境改变孩子。教师要对这样的孩子施以更多地关心,鼓励同学与他们交往,组织各种活动小组让他们参加,对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及时鼓励,使之得以巩固。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导,如微笑、关心他人等等,使他们学会正常的交往。具体可采用代币法。

15.1 怎样打破孩子的孤僻?

1 .弄清学生孤僻的缘由,通过观察他与同伴的交往,找到其不当的交往方式,并逐步地加以纠正。

2 .教师和家长本身要待人热诚,给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并鼓励学生多与热情开朗的同学交往。

3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不要封闭自己,并让学生明确多交朋友的益处,多培养兴趣,多与人沟通,内心意愿加入集体之中,平常多乐于助人。

15.2 孤僻形成的原因

1 、小时候没有锻炼出与同伴进行交往和合作的技能。

2 、还有常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分保护,总是担心出事,不让孩子与“坏孩子”交往,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3 、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忙,又用许多早期定向的学业占用了孩子本该做游戏的时间,结果使孩子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习惯,内心封闭,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不能自如地与别人交往,这样很易遭到同伴的冷遇,时间一久会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逃避与人交往。

16.1 任性形成的原因

1 、孩子任性是自年幼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通常是孩子一喊叫和哭闹,父母就张皇失措,想尽办法哄好,满足其愿望和要求,即使要求过分也加以迁就。长期下去就会养成孩子任性的习惯。

2 、有时孩子任性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或是报复家长,故意找家长难堪;或是身体不舒服,当孩子疲劳、饥饿或生病时可能因心情烦躁而任性;或是年龄小,不懂得社会规则才做出任性的行为。

16.2 如何正确对待任性的孩子

1 .确定任性的引发原因,对症下药。

2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予以严拒,不随便退步,加强孩子的自控力。

3 .给学生创造自控的情景,让其自我确立目标,自我评价,自我奖励,从内心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长喜悦。

17.1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

1 .明确学生自卑的原因,对引起自卑的原因加以消除和调整,鼓励孩子用一方面的优越来弥补另一方面的自卑。

2 .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只有意识到有缺陷才会追求进步。

3 .让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尝试克服自卑,如昂首挺胸地走路,主动参加活动,主动当众表演,并经常受到鼓励和赞扬。

4 .逐步让学生接受犯错和失败,一个人不可能处处比别人强,不要拿自己的缺点总和别人的优点比。

5 .教会学生经常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没关系,我能行 ! ”、“我能干好”、“我感觉不错”。

18.1 谈谈你对攻击性的认识

攻击性也叫侵犯性,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和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

攻击性是缺乏道德的,父母绝不可纵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最终会导致严重的个性偏差。

小学生由于好动,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尤其是男生。但他们的攻击性常常是工具性的,即是为了达到非直接伤害他人的其他目标。

18.2 如何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1 .让学生明白攻击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有了矛盾应该通过商量、说理来解决。

2 .如果学生是因为产生了敌意、内心过度压抑,需要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使学生把敌意转向一般的物品。

3 .如果是嫉妒心导致的攻击性行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随自卑感产生,教师要针对这种心态加以疏导,解除对嫉妒对象的敌意,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4 .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确攻击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个性,但又不能简单加以批评体罚来强行压抑。

19.1 马虎习惯形成的原因

( 1 )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

( 2 )注意力极易转移,即注意的稳定性差,常出现丢三拉四的现象。

( 3 )不良的行为习惯,马虎的产生还与不良的习惯有关。

19.2 改掉马虎习惯的策略有哪些?

1 .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2 .使用厌恶疗法。

3 .对马虎形成正确的认知。

4 .学会自我暗示。

20.1 有哪些因素能导致考试怯场?

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

从心理方面来说,由于父母 和 老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由于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不适度地过分紧张。

20.2 应对考试怯场的方法有?

1 .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是正常的。

2 .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 .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

4 .考前做些放松训练。

21.1 如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

1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2 .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

3 .做些放松训练

4 .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学生定个奖赏,做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5 .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

22.1 谈谈你对学习疲劳的理解

学习疲劳分两种,一种是生理疲劳,一种是心理疲劳。

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抽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又在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22.2 如何应对学习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 .减少学习时间。

2 .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 .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

4 .自我想象,放松身心。

5 .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

23.1 导致小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有:

1 .小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它的事物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 .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3 .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不知道如何准备听课、听课。

4 .不适应当堂老师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老师,而“迁怒”于听课。

5 .也可能是平时他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而老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里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而不认真听讲。

23.2 怎样引导孩子学会听课?

1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4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5 .给予关注和爱抚。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与爱抚。

24.1 现在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现象很严重,请问造成自我中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也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24.2 帮助小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有哪些办法?

1 .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2 .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

3 .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等。

4 .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 .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其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6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25.1 不合群的种类和导致因素

1 .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

2 .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朋友,而不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 .家长的过分保护,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怕孩子受欺负,这种情况下教育出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懦弱,不受同伴的欢迎。

4 .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失去信心,不愿交往。 5 .个性原因。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容易与大家交上朋友。

6 .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这类儿童根本对交往不感兴趣,也易引发其它心理问题。

25.2 如何正确引导不合群的儿童?

1 .区分不合群的儿童究竟是受到忽视,还是遭到拒绝。

2 .行为强化法。鼓励儿童主动交往,教师给予相应的强化,如表扬、注意等等,在家庭也争取得到相应的帮助。

3 .认知重建法。交往障碍常常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4 .教学——指导技术。包括指导、提供榜样、练习、强化等环节。

5 .交往能力训练。

6 .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26.1 对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1 .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造成的。

2 .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有些儿童是由于天性使然,并无恶意。

3 .小学生有时把这种对抗作为一种不满情绪的发泄,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26.2 如何对待对抗心理强的学生?

1 .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弄清儿童产生对抗心理的原因,查找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平等相处的权利,还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2 .对待这种儿童切忌急躁,对他们给以关心、爱护,减少心理上的抵抗。

3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施以适当的教育,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应从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4 .利用孩子这种心理,发现其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勇敢、求异等,合理引导,使他们向好的行为方式转化,培养创造性思维。

 

27.1 正确认识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

在有比较、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较容易产生嫉妒之心。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系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褊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

27.2 如何面对嫉妒

1 .要教育学生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 .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

28 应当如何引导斤斤计较的孩子?

1 .教会学生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2 .教师要及时帮助化解同伴间的矛盾

返回到试题 

 
   

 

了解心理咨询,守候小学生的心灵家园,运用心理咨询,促进小学生的精神成长
版权©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