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训练7.4.2.1小学生个性心理训练方法——小组同伴互动训练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同龄的伙伴交往对儿童影响很大,很多好的习性可以从同伴身上习得,很多不好的个性也可以在同伴交往中改正。因此,我们设计个性心理训练时,组织小组活动是很好的一种形式。 小组同伴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的品质。如教师提出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像“水有什么缺点”之类的,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尽量提出最多的答案,这个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体会到如何与别人共同解决问题及大家一起合作的益处。又如教师提出一个需小组每个成员都参加才能达到的要求,如每人一首歌的接力,每人两句英语台词的自编小剧等,都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愉快和学习与同伴合作的技巧。由于合作完成的任务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把个性训练与各种学科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双重受益。 小组同伴式的活动还可以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避免狭隘的嫉妒、虚荣等个性。因为小组形式的活动很易形成不同小组间的竞争,教师灵活运用计分牌或其它物质、精神奖励形式,让小组间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这样,各小组成员就会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多为本小组争光,多为本小组出力。在竞争的过程中和决出胜负后,教师要注意及时予以引导,哪组领先,哪组表现更好,都因为什么。让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并心悦诚服地接受胜负结局,心中明了竞争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只要自己努力,全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就可以取胜。这之中尤其强调的是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迅速地让学生明确别人好在什么地方,又差在什么地方,并绝对避免小组间因竞争而引起的长久的敌意。 小组式的活动还可以提供优良个性的实践机会。如做一些游戏,让学生去帮助别人,这种模拟情景下的助人行为也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到助人的快乐,而且学到了实际的助人本领。 这里举一两个小游戏以供参考: 1.用布条把两个游戏者的左脚踝关节绑在一起,让两人都用右脚站在地上。每个人都用右手叉腰,左手扶在对方的腰间。游戏中,两个人的双手都不得离开规定的位置。游戏开始后,两人通过脚和腰用力,试图让对方的左脚触地,同时保证自己的左脚不触地。 这个游戏本是竞争为目的的,但教师要求游戏伙伴跌倒时,一定要主动地去扶。小学生可塑性强,实际地做几次这种助人行为,同伴再一感谢,会让他记忆深刻,缩短形成优良个性的时间。 2.在地上按学生跨步的距离前后共放三块砖,要求两个人站在这三块砖上,两个人必须各有一只脚站在同一块砖上,游戏要求两人齐心协力站在砖上“走”到另一端(目的地)去,两人的脚都必须总站在砖上,不能落地。要完成这个游戏,必须两个人互相扶持,时时保证没有脚落地,还要运用智慧怎样一步步地先移砖再挪步子。 这个游戏既充满趣味又有教育意义,必须要两人通力合作,心有默契才能顺利完成。教师可以安排灵活的学生和较不灵活的学生在一起,帮助他们培养相互帮助的个性品质。 3.词语接龙。由教师规定一段时间,要求小组成员挨个进行循环性的词语接龙,在这段时间内不许间断,间断组算输。由于小学生成语不够丰富,可以视年级高低和学生词汇水平来确定词语接龙的类型:成语、三字词、双字词等。因为三字词、双字词比较多,所以一般还要附加一些条件,如不许“着”、“了”、“过”等。当本组成员中断时,可以由另一名组员提供帮助,但必须迅速。 上述的三个游戏都是在小组情景中进行的,强调的是有共同利害关系的集体对个体的影响作用,所以这类训练可叫做小组同伴互动训练。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人有从属于某群体的本能倾向,一旦个人加入了某一群体,他就会受到这一群体信念、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的影响。因为个体希望溶入集体之中,所以他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同意集体的意见,认同集体的倾向,这种多对单的压力性影响开始可能只是外在的、浅层的、不得已的,但时间一长,或是一经实践的正强化就深化为内在的稳固的信念。这个原理反映在小组个性训练中,可以利用团体的榜样作用来变不良个性为优良个性。 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竞争和合作的研究也是个理论根据。学生间的竞争和合作有机的组合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激起并加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目标;胜利会带给学生成就感、满足感,增强其自信心;失败会使学生深入认识自己,查明失败原因,寻找继续努力的方案等) ,而且可以通过频繁的人际接触产生具体的心理认识,如从反面样例感受到什么叫不良个性及其危害,从正面样例感受到什么叫优良个性及其益处,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解转变的技能并实践如何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