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的目的来看,可分为问题解决理论和批判性理论。所谓问题解决理论,是指那些通过对历史或事实的描述和因果关系的解释,揭示出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预测未来,或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是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相联系的。批判性理论也对现存现象的原因和本质进行总结、归纳和解释,其目的在于对现存秩序进行道德、伦理上的批判,有的也提出解决方案,但多为激进式的。在新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西方的国际关系学界的主要流派理论多是问题解决理论,而反思学派的理论多为批判性理论。
除上述几种主要划分方法外,还有以下一些分类型,也常见于国际政治研究的文献中。从理论的研究对象来看,可分为体系层次理论、国家层次理论和个体层次理论。从理论的主体来看,可以称为某某学派的理论,或某某人的理论,如现实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从理论的中心术语或核心概念来看,可分为权力政治理论、国际制度理论、核威慑理论、国家利益理论、系统论、合作论、博弈论、权力(国力)论、冲突与战争理论、霸权理论、决策理论、相互依存理论、一体化理论等主要理论。
2.国际政治思想。国际政治思想是指历史上或现实中出现的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或外交方面的思想观点。与理论相比,它们的逻辑性、系统性并不太强,尚不具备独立的理论形态,并且没有接受严格的实践或逻辑检验,暂时未被列入基本理论范畴。古代、近代和现代都出现了非常丰富的国际政治思想,冷战以后在西方国家涌现的一些国际政治思想也是当代国际政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3.方法论。方法论实际上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体现在国际政治基础理论和国际政治思想中,反映了作者在进行理论创作或思想发展时所体现的世界观、认识论及采取的主要研究范式、方法。将方法论从实体理论中抽象出来,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理论体系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国际政治理论基本上形成了独立方法论体系,并出现了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主要方法论范式。
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斯坦利·霍夫曼在《战争的状态》一书中说:“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说“年轻”,是指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逐步形成的,至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说“古老”,是因为国际关系理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时代的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历史学、政治学、哲学和国家学说。并且在这之后,一些主要学科领域,如政治学、历史学、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等又在不同程度上对国际关系学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到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民族国家的出现、中世纪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的崩溃和产生的国际关系的形成,古代的国家间的关系被近代的以主权国家为基础行为者的具有有机整体联系的国际关系所取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雏形就是在这些领域中逐步地形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