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体系的形成原因
1.生产方式的改变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并没有立即形成国际社会。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曾经出现过一定范围内的“国际社会”,例如,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与西域诸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古希腊、罗马时期城邦国家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等等。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底下,交通落后,部落、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往仅限于毗邻的局部地区。这些局部的交往和联系是不稳定的和不经常的,而且内容有限,整个世界还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充其量只是“区域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随着国际体系的形成才最终完成的。
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还不存在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和世界政治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尤其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整个世界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增强。15世纪前后,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早期的欧洲贸易中心。到19世纪,欧美各主要国家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实现了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由于商品和资本流通的需要,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全国行的劳动分工和全国性的市场,形成了单一的民族经济。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民族。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增多需要扩大市场,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到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中来。而资本主义国家的移民、建立殖民地等政策就慢慢的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纳入到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从而使国际体系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在十五世纪之前,只有南极洲这样的无人居住的大陆和某些岛屿、海域为人类所未知。而居住着未开化民族的陆地和岛屿,则只对“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十五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1409年,湮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但是古代学者没有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可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