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十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评价 [返回章节目录]

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参见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一)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考试具有诊断、发展、甄别与选拔等多种功能。现行的考试制度过多注重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从而带来了考试的诸多弊端。这次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考试的这种状态,突出考试的诊断和促进发展的功能。考试的宗旨是发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不是给学生定性和划分层次。
(二)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考试内容改革是考试改革的重要方面,考试的内容不改,考试改革的理念就无法实现。所以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考试内容改革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考试内容的真实、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考试问题多是抽象性的,脱离生活实际,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低。而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育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案例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例)
2.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的教育目标,自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应该成为考试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独立性与自信心等。对这些素质的考察应主要参考日常的观察记录,当然也可以探索通过纸笔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素质作出评价。(见案例2
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一例)
3.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考试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得出的答案,更要关注出答案的过程。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也应该纳入到考试的视野之内。因此,新课程考试改革要求,考试题目的设计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过程。(见案例3初中物理阅读探究问题一例)
(三)应实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检查的目的和学科特点的不同,考试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然而,现在的考试大多局限于笔试这样的单一模式,并且重闭卷、轻开卷;重书面、轻操作;重分数、轻智能;导致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动手能力差,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代之以多种方式的考试,即笔试、口试、特定情境与行为评价、日常观察评价、操作考试等并行并重。
笔试有开卷和闭卷之分,闭卷考试着重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开卷考试能够检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有助于检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理解的深刻性、语言的畅通性。操作考试则适用于检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总之,方式不同,特点不同,考试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改进考试方式,应灵活运用除考试或测验外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四)适当地控制考试的次数
就目前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强调考试的次数尤其重要。现在仍有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学校的毕业班,考试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为应付考试,教师弄来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做,让学生背;学生沉溺于题海无边的困境中,自习时间延长,补课时间增多,品德教育削弱,社会实践取消。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考试的次数,以减轻师生双方的负担。
在考试次数的控制方面,有的学科如音乐、美术等科可以不考,只给评语,或者一学年只考查一次;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则以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为宜;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即可。这样做有很多益处:第一,能使教师精心设计试题,学生充分做好考试的准备,避免师生双方匆忙应付,从而提高考试的质量,发挥考试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自觉调整努力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能把学生从频繁的考试中解脱出来,把压缩的时间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的命题
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亟需要改革,这已是社会各界公认的事实。但是,很多人认为,中考、高考不改,学校考试改革就不可能有实质的变化。目前,我国中考、高考的改革已经在进行之中,如在高考和中考内容上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应用题和能力题,缩短试卷长度以全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时间;高考实行“3+X”制度,增设综合能力科目考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地区在中考中尝试增设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并把某些技能的考核分散到平时分阶段进行。
(见案例4 2000年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见案例5 河北省鹿泉市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实践能力考试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