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由南国社、艺术剧社、戏剧协社、辛酉社等组成的左翼剧团联盟改名而成的。剧联在工人、学生中开展了戏剧演出活动。
|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1932年,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出版会刊《新诗歌》,在内容方面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个与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
京派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而又带抒情浪漫气息,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
|
论语派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胡秋原自称“我是一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他尖锐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苏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分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左联和他们开展了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张闻天以歌特(科德)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一文,批评左联有些领导人的左的错误: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的存在;把文艺只是作为阶级的“煽动的工具”、“政治的留声机”的理论。因此,这是一场复杂的论争,一方面,胡秋原、苏汶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论的倾向。通过论争,左联也检讨了自己“机械论的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
|
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出生于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的一些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李辉英、舒群等,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批以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为内容的、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
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由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上海市党部委员、国民党文人、军官组成,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表作品有黄震遐的《陇海线上》、《黄人之血》等。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进行了批判,揭露他们的封建、法西斯反动性和“宠犬派文学”的本质。
|
现代派和现代诗派
现代派和现代诗派以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文艺月刊而得名,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的现代主义倾向,称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首领是戴望舒(《现代》月刊负责人之一),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当时在北平编《水星》杂志,与《现代》南北呼应)等。《现代》编者概括现代诗派特点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现代派诗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特点。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心理分析派是现代派小说之一,代表作家为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于小说创作。中国现代作家也有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于创作的,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庐隐、叶绍钧等,但都是以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为其主要特色,性心理描写为其中因素、成分。施蛰存在30年代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也曾被称为海派小说。代表作家为穆时英,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鸥等。中国新感觉派源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内容多表现半殖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代表作有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在形式技巧上翻新花样。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
心理分析派
心理分析派是现代派小说之一,代表作家为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于小说创作。中国现代作家也有运用弗洛伊德学说于创作的,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庐隐、叶绍钧等,但都是以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为其主要特色,性心理描写为其中因素、成分。施蛰存在30年代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和手法。
|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也曾被称为海派小说。代表作家为穆时英,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鸥等。中国新感觉派源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内容多表现半殖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代表作有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在形式技巧上翻新花样。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这是一个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艺家。文协的会刊是《抗战文艺》,这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文协在团结作家抗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与现实和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