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是:①对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国民性的反思、批判。这是老舍小说的一个基本主题。最早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就对作品的主人公老张、赵子曰、马则仁(老马)身上所表现出的国民性精神的弱点作了深入剖析。尤其是在《二马》中,把老马父子放到了英国,在老马、小马父子两代人的对比中,在中、英不同国民性的比较中,对国民性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猫城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更是尖锐痛切。《离婚》剖析了小市民的庸俗无聊空虚。长篇巨著《四世同堂》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是多侧面的、全方位的,并表达了在民族战争烈火中民族性更新的乐观信念。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对民族传统文化、国民性进行反思、批判的杰出作家。②以北京市民社会和底层人民为描写中心。老舍出生于北京,他的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以北京市民和底层人民为描写对象,尤其是对北京底层人民的描写,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因为他生长在北京贫民家庭,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及其悲惨命运有深切的体验。名著《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月牙儿》、《微神》写暗娼,《断魂枪》写落魄拳师,《我这一辈子》写小巡警,《柳家大院》写手工业劳动者,都以深厚的同情,写出了他们无边的苦难和悲剧的命运,他们灵魂的挣扎和复灭,是对旧社会的真实暴露和血泪控诉。③浓烈的“京味儿”。表现在:第一,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城市景观和地理风貌。北京是保存民族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城市,老舍最熟悉的市民阶层是国民性体现得最充分的人群。老舍创作的文化批判特色和“京味”特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第二,“京味”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京味儿”特浓,那是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干净、有力,但一般不同于北京偏僻的方言土语。④幽默小说家。老舍的幽默格调有多重性,视对象而不同。有的温厚,如对下层贫民和小人物,幽默中含同情、苦涩;有的峻厉,如对市侩、阔太太和民族败类等,幽默倾向于讽刺。老舍的幽默感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两部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有“为幽默而幽默”倾向,夸张有失节制,故意地制造一些表面性的笑料。《二马》则有所节制,标志他幽默风格的形成。他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达到 “笑中有所思”,《离婚》便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
分析《骆驼样子》的思想。
《骆驼祥子》的思想,主要由主人公样子的形象、祥子的悲剧体现的。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控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祥子是从乡下来北京的人力车夫。他年青健壮,勤劳朴实,坚韧顽强,体面要强,善良正直。他的生活理想是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由的独立劳动者;要一个清白能干的穷人家女孩子为妻建立家庭。为此,他艰苦奋斗,“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整整三年,积钱买了一辆人力车。但新车拉上没有几天,便连车一起被军阀抓佚了。车丢了,人好不容易逃了回来。他是坚韧顽强的,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他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决定重新开始。他决然摆脱了车厂主女儿虎妞的圈套与纠缠,替大学教授曹先生拉包车。经过他的艰苦奋斗,好不容易又积满了第二次买车的钱,却被特务孙侦探悉数敲诈了去。他不得已又回到车厂,无奈之下和虎妞结婚,因为虎妞诈称她怀孕了。和虎妞的婚姻对他的精神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虎妞又老又丑又非处女又好吃懒做又只是要从祥子身上补偿她青春失去的性爱。样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他无法得到他所追求的,还在于他无法拒绝他所不想要的。但他终于买了车,是与虎妞斗争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他仍坚持着要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理想,但他的一场大病几乎用光了虎妞的私蓄。虎妞真的怀孕后难产而死,他又卖掉了车葬殓虎妞。买车三起三落摧毁了样子的理想和精神,他堕落了。在报复了车厂主刘四后曾经想振作,但得知他所爱的姑娘小福子不堪娼妓生活自杀后,他彻底堕落了。他得到的生活教训是:他一直体面要强,但得到的是什么呢?小福子也体面要强,得到的是一领草席埋尸荒郊。于是他自暴自弃,吃喝嫖赌,诈骗钱财,告密害命,几乎成为无恶不作的人。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是旧社会把样子从人变成鬼,这是旧社会个体劳动者带有普遍性的悲剧命运,其间多少血泪。这是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形象的典型意义,也是小说的主要思想。第二,小说的另一重要思想,也即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 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样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祥子悲剧说明个人奋斗力量单薄,根本无法与旧社会旧势力抗衡,而只能是受压榨受欺凌。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祥子第二次想积钱买车时,几乎是拼命了。他和别的车夫抢生意,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甚至和老弱年幼的车夫也抢买卖,像一只饿疯的野兽,拉上就跑,引起同行的一片骂声。而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诈骗甚至告密卖人命。这和体面要强的样子性格上似乎判若两人,其实有内在联系,根子都是个人主义。作品最后这样总结样子: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态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小说还通过车夫老马的形象,说明样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车夫老马有自己的车,年轻时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但混到六七十岁了,还和十三四岁的小孙子拉车为生,饥寒交迫。他对祥子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即使有了自己的车,也并不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以上是对祥子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的分析。祥子的思想性格、命运遭遇及其典型意义构成作品的主要思想。
|
分析祥子的形象。
《骆驼祥子》的思想,主要由主人公样子的形象、祥子的悲剧体现的。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控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祥子是从乡下来北京的人力车夫。他年青健壮,勤劳朴实,坚韧顽强,体面要强,善良正直。他的生活理想是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由的独立劳动者;要一个清白能干的穷人家女孩子为妻建立家庭。为此,他艰苦奋斗,“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整整三年,积钱买了一辆人力车。但新车拉上没有几天,便连车一起被军阀抓佚了。车丢了,人好不容易逃了回来。他是坚韧顽强的,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他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决定重新开始。他决然摆脱了车厂主女儿虎妞的圈套与纠缠,替大学教授曹先生拉包车。经过他的艰苦奋斗,好不容易又积满了第二次买车的钱,却被特务孙侦探悉数敲诈了去。他不得已又回到车厂,无奈之下和虎妞结婚,因为虎妞诈称她怀孕了。和虎妞的婚姻对他的精神是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虎妞又老又丑又非处女又好吃懒做又只是要从祥子身上补偿她青春失去的性爱。样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他无法得到他所追求的,还在于他无法拒绝他所不想要的。但他终于买了车,是与虎妞斗争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他仍坚持着要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理想,但他的一场大病几乎用光了虎妞的私蓄。虎妞真的怀孕后难产而死,他又卖掉了车葬殓虎妞。买车三起三落摧毁了样子的理想和精神,他堕落了。在报复了车厂主刘四后曾经想振作,但得知他所爱的姑娘小福子不堪娼妓生活自杀后,他彻底堕落了。他得到的生活教训是:他一直体面要强,但得到的是什么呢?小福子也体面要强,得到的是一领草席埋尸荒郊。于是他自暴自弃,吃喝嫖赌,诈骗钱财,告密害命,几乎成为无恶不作的人。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是旧社会把样子从人变成鬼,这是旧社会个体劳动者带有普遍性的悲剧命运,其间多少血泪。这是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形象的典型意义,也是小说的主要思想。第二,小说的另一重要思想,也即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 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样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祥子悲剧说明个人奋斗力量单薄,根本无法与旧社会旧势力抗衡,而只能是受压榨受欺凌。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祥子第二次想积钱买车时,几乎是拼命了。他和别的车夫抢生意,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甚至和老弱年幼的车夫也抢买卖,像一只饿疯的野兽,拉上就跑,引起同行的一片骂声。而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诈骗甚至告密卖人命。这和体面要强的样子性格上似乎判若两人,其实有内在联系,根子都是个人主义。作品最后这样总结样子:“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态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小说还通过车夫老马的形象,说明样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车夫老马有自己的车,年轻时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但混到六七十岁了,还和十三四岁的小孙子拉车为生,饥寒交迫。他对祥子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即使有了自己的车,也并不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①结构紧凑集中,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为主线,以祥子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成一个整体。以祥子的挣钱买车三起三落,展示了人和车厂等场景,以祥子和虎妞的结婚,展示了北京大杂院底层人民的生活;描写了车厂主刘四、孙侦探、大学教授曹先生,老马祖孙和二强子等车夫,小福子和绰号“白面口袋”等娼妓。对这些生活场景和人物的描写,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但并不枝蔓开去,而是紧紧围绕样子悲剧,构成祥子悲剧的深广背景。小福子的形象令人难忘,她为了两个幼小的弟弟沦为暗娼,但在祥子心中她是清白干净的,这从另一侧面展示了祥子的人生悲剧:他所追求的却终无法得到。②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祥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作者侧重以心理描写刻画样子形象。或通过祥子的动作情态刻画心理;或通过简短的话语表现人物心理;或通过祥子眼中人物、景物的变化展示人物心理,如祥子和虎妞结婚之夜,祥子眼里的虎妞“像人,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等;或通过作者的剖析,等等。作者的心理剖析有一个特点:饱含感情色彩。例如祥子在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第二次积攒的所有钱后,作品写着:“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路子,只有样子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流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鞭打。……他领略了一切苦处,他的口张不开,像个哑巴。买车,车丢了;省钱,钱丢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别人来欺侮。谁也不敢招惹,连条野狗也得躲着,临完还是被人欺侮得出不来气。”这一段,是对祥子当时的心理剖析,也是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向社会发出的血泪控诉,两者融合得非常好,充满着感情力量。《骆驼样子》中的心理剖析不是冷静的客观的,而是渗透了作者主观热烈的情感,因而以情动人。③浓烈的“京味儿”。一是表现在对北京民俗风情、地理风貌、自然景观的描写,透出浓浓的北京地方色彩,而且这些描写都和人物的身分、心理融合在一起。如著名的烈日和暴雨下样子拉车的那大段描写。二是表现在小说的语言上,是北京口语的提炼,“京味’’特浓,并有选择地采用一些并不冷僻的北京土语。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北京口语,叙述语言也是流畅的北京口语,全无欧化或书卷气知识分子腔。简洁干净,俗而显雅,极生动而富表现力。
|
分析评价老舍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成就及贡献。
老舍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是老舍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写人力车夫;《月牙儿》,写暗娼;《我这一辈子》,写小巡警;《断魂枪》,写落魄拳师等。现代作家中也有写城市底层人民的,如郁达夫很早就有写人力车夫的《薄奠》,鲁迅也有写人力车夫的《一件小事》等等。但因为老舍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在北京大杂院中生长,因而对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极为稔熟,因此,他写此类人物和题材比其他作家多,而且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第一,老舍深刻描写了底层人民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底层人民性格上的原因。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并非偶然,孙侦探敲诈祥子时,样子问孙侦探为啥不去找曹先生(孙侦探要找的是曹先生,样子当时只是替曹先生拉包车),孙侦探的回答是:“你呀,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他对大学教授曹先生不敢轻易下手,而祥子的卑微的社会地位,谁都可以欺侮他掠夺他。这就注定了祥子的悲剧命运绝非偶然。《月牙儿》中的“我”,立志不走母亲的路,结果仍然不得不走母亲的路,母女两代为娼都是社会铸就的悲剧。祥子努力追求的,却得不到;样子厌弃的,却无法拒绝。显示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悲剧挖掘之深。作品也挖掘了底层人民的性格弱点,如祥子的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个人主义根子;像二强子有自己的车,却酗酒打老婆,逼女儿卖淫。第二,老舍塑造了城市底层人民的成功的艺术形象,如祥子、小福子、《月牙儿》中的“我”(暗娼)、《我这一辈子》中的“我”(小巡警)、《断魂枪》中的沙子龙(落魄拳师)。这些人物性格鲜明有个性,富有内涵,命运坎坷感人,他们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
|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老舍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馅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作品以祁家为中心,广泛地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比较少.因为当时大部分作家在国统区和解放区,留在沦陷区的极少。老舍的《四世同堂》,以丰富的内容,填补了这方面的薄弱。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三点。①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凌迟的痛史。亡国奴的生活是惨痛的。物质极度匮乏,人民陷于饥饿之中,生命没有保障。祁天佑安分守己只求一家人温饱却以莫须有 罪名被日寇枪杀。替祁家看坟山的老农民常二爷,为替生病邻居进北京城抓药,被日本兵寻衅殴打罚跪,倔强耿直的他要和日本鬼子拼命,想到邻居等着他抓药回去,他忍住了这口气,但又忍不下人格受辱的这口气,他流泪了,回家后气得病倒,死前一再嘱咐儿子要报仇。钱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去严刑拷打长期监禁。祁瑞宣作为教师面临着要他教日语的苦恼。《四世同堂》中的这些事,在沦陷区每天都发生,日本军国主义在八年中给中国人民制造了无穷灾难,小说为这惨痛的历史进行了艺术的存照。②是憎恨侵略者、憎恨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小说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出于极度的憎恨心理,对一些汉奸从名字到肖像到动作、语言都予以漫画化,名字如大赤包、蓝东洋,灵魂是黑的,人也丑极脏极,蓝东洋以深度鞠躬求得日本主子赏识,当了日伪宣传处长,大赤包做了妓女检查所所长。互相之间勾心斗角,蓝东洋向日本人告密,汉奸冠晓荷被抄家活埋,大赤包疯死狱中。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此外,作家也恨惶惑偷生的国民性。(参见本章简析题6、7)③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的壮史。如作品描写了爱国诗人钱默吟,他具有清静淡泊、安于贫贱、不求名利的道德风貌。他深明大义,重视民族气节,儿子开车摔死一车日本兵以身殉国,他虽悲伤又感到光荣,他救抗日军排长,后被冠晓荷向日本人告密,严刑拷打而不屈服,出狱后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祁瑞宣后来和老三也一起干起抗日工作来(参见本章简析题7)。作品热烈颂扬了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
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①对封建大家庭罪恶的揭露和控诉。这集中表现在梅、鸣凤、瑞珏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美丽娴静,与觉新青梅竹马,相爱甚深。但是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她长期抑郁,年纪轻轻就患肺病而死亡。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在封建大家庭中,丫环毫无人身自由。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孔教会长冯乐三为妾,她以投湖自尽抗议这黑暗的社会,结束了她十七岁的可爱的生命。她短暂的一生命运悲惨,觉慧对她的爱滋润着她愁苦的心田,但她知道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这是无望的爱。她纯真无瑕,性情刚烈,不愿苟且偷生,宁愿以生命来保存这心中美好的爱。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体贴丈夫,对梅也抱有真纯无私的感情。她是高家长孙媳妇,承重孙的母亲,地位 重要。但是,封建伦理和迷信却使那些假“孝子贤孙”都要去保护高老太爷尸身免遭无稽之谈的“血光之灾”,却不敢去保护活着的孙少奶奶及将要出生的孩子,导致瑞珏在荒僻简陋无医无药的乡下难产而死。而这一切悲剧还由于封建家长制。封建家长制是封建家庭伦理的根本,犹如封建王国中的君主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专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②《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为20世纪20年代初的四川成都。五四运动的浪潮影响到内地四川,首先使青年学生有了民主主义的觉醒。小说中的高家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他们如饥似渴地订阅《新青年》等新书刊,从中吸取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民主主义、个性主义、社会主义等。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刊物攻击封建礼教,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直面怒斥封建家长们的“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慧形象详见本章简析题8)。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的思想和行为都留下了五四时期青年人从觉醒到反抗的发展趋向。他和琴表妹自由恋爱,反对高老太爷要他和冯乐三孙女订婚的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这在高家可是惊天动地的爆炸事件。他顶住了种种压力坚持斗争,迫使高老太爷取消冯家婚事,从封建家长手中争夺得自己的幸福。在死气沉沉的高家,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封建的叛逆力量。 ③ 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所谓诗礼传家的书香门弟,“四世同堂”人丁兴旺,一大家人靠几千亩土地出租过着不劳而获的奢侈生活。表面上融融洽洽,显赫一时,内里却极其腐朽,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租小公馆玩小旦,打着高家旗号到处借钱挥霍,还偷卖妻子的陪嫁首饰。克安和他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在时还勉强维持着这百孔千疮的大厦,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吵着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内部的腐败和不劳而获的奢侈生活导致败家子的产生是崩溃解体的内部原因,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反叛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
分析《家》对封建家庭罪恶的揭露和梅、鸣凤、瑞珏等悲剧形象。
对封建大家庭罪恶的揭露和控诉。这集中表现在梅、鸣凤、瑞珏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美丽娴静,与觉新青梅竹马,相爱甚深。但是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她长期抑郁,年纪轻轻就患肺病而死亡。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在封建大家庭中,丫环毫无人身自由。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孔教会长冯乐三为妾,她以投湖自尽抗议这黑暗的社会,结束了她十七岁的可爱的生命。她短暂的一生命运悲惨,觉慧对她的爱滋润着她愁苦的心田,但她知道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这是无望的爱。她纯真无瑕,性情刚烈,不愿苟且偷生,宁愿以生命来保存这心中美好的爱。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体贴丈夫,对梅也抱有真纯无私的感情。她是高家长孙媳妇,承重孙的母亲,地位 重要。但是,封建伦理和迷信却使那些假“孝子贤孙”都要去保护高老太爷尸身免遭无稽之谈的“血光之灾”,却不敢去保护活着的孙少奶奶及将要出生的孩子,导致瑞珏在荒僻简陋无医无药的乡下难产而死。而这一切悲剧还由于封建家长制。封建家长制是封建家庭伦理的根本,犹如封建王国中的君主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专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
分析《家》对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的赞颂。
《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为20世纪20年代初的四川成都。五四运动的浪潮影响到内地四川,首先使青年学生有了民主主义的觉醒。小说中的高家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他们如饥似渴地订阅《新青年》等新书刊,从中吸取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民主主义、个性主义、社会主义等。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刊物攻击封建礼教,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直面怒斥封建家长们的“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慧形象详见本章简析题8)。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的思想和行为都留下了五四时期青年人从觉醒到反抗的发展趋向。他和琴表妹自由恋爱,反对高老太爷要他和冯乐三孙女订婚的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这在高家可是惊天动地的爆炸事件。他顶住了种种压力坚持斗争,迫使高老太爷取消冯家婚事,从封建家长手中争夺得自己的幸福。在死气沉沉的高家,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封建的叛逆力量。
|
分析觉新的形象。
觉新是一个复杂矛盾性格的人物,因此历来对他的评价不完全一致。教材指出,他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因为,他也受到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腐朽,因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是,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太深,做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为父母争气的观念已经深烙在他意识最深处,“长房长孙”的地位和父母早死、弟妹年幼、父亲临终托付,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性命运。他说他“自己愿意做一个牺牲者”,“只要使弟妹们长大,好好地做人,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这种封建伦理观念和他所认为的个人道义责任,使得他和封建家庭血肉相连,他无法甩掉包袱,像觉慧觉民那样大胆反抗封建家庭。他处处维护着这个家庭。他曾经有过自己的生活梦想。但是,祖父要抱重孙父亲拈阄儿决定他的婚事,粉碎了他和梅结合的婚姻美梦时,他只是关起门来痛哭,没有一点反抗表示;祖父决定他到商场做事粉碎了他的上大学做化学家的理想美梦时,他也只是关起门来痛哭没有一点不的表示。这固然由于他性格懦弱,但“孝子贤孙”观念不惹祖父父亲生气维护封建家庭安宁却是他不反抗的主要原因。他说他不反抗是“因为我不愿意反抗;。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他也不敢反抗,因为他绝对承认家长的专制威权,认为反抗是徒然的。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而牺牲的是他自己和他自己最亲的人。他牺牲了梅,又毫无反抗地顺从长辈们要瑞珏到城外生产以避免高老太爷尸身“血光之灾”的荒谬决定,牺牲了瑞珏,他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明知这会牺牲觉民和琴的幸福造成第二个梅的悲剧。这似乎和他的“使弟妹们长大,好好地做人”的道义责任有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他观念中的“好好地做人”就是做封建家长所希望的“孝子贤孙”。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是眼睁睁地看着把别人和自己送进坟场而无法摆脱的悲剧。觉新清醒认识自己的悲剧性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深度自悲以至精神崩溃等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觉新是以巴金的大哥为原型的,创作时他怀着怒其不争的心情,注入了自己的血缘亲情,有很浓的人情味。就性格而言,他善良、仁爱、忍辱负重而又怯弱、委屈求全、痛苦与自虐等等,构成性格多侧面实体,成为某种知识分子心态的概括,是现代文学中令人注目的艺术形象。
|
|
分析《寒夜》的思想。
《寒夜》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重庆一个家庭中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悲剧命运的描写,表达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旧制度死刑”的主题。 ①这已不是封建性的家庭,而是由共同理想和爱情结合起来的新型小家庭。这个小家庭的破裂,主要原因是社会,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统治下的现实。 ②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曾树生是大学同学,毕业时都怀抱着改造社会的理想,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相爱而结合,有了一个孩子。但是,抗战时国统区的现实,粉碎了他们的理想美梦。为了生活,汪文宣在一个图书公司里做小公务员,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曾树生凭美貌做了银行的“花瓶”。菲薄的薪水,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利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认真做事而仍受轻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家庭少有欢乐。汪文宣母亲的到来加剧了家庭的危机。母亲是个旧式妇女,爱儿子,看不惯不喜欢媳妇,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夹板丈夫左右为难。汪文宣在单位受气,在家里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这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汪母为儿子有自我牺牲精神,但不是个好婆母。她虽是婆婆,但在家里像老妈子似的做家务,她看不起媳妇的职业,但不得不间接用媳妇的钱。这使她心里很不平衡。她像阿Q似的得意而残忍地说媳妇“你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我是拿花轿接来的。”(汪文宣和曾树生结合时,汪文宣以新派青年的观念,反对举行结婚仪式)这严重伤害了曾树生。曾树生虽然深爱着汪文宣,但她无法忍受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无法忍受婆母的恶意中伤,无法忍受死气沉沉令人压抑常常为琐事争吵的家庭。她健康漂亮,,追求自由和幸福。银行的上司追求她,要调她一起到兰州分行工作。她经过激烈的道德抉择和感情折磨,选择了离开生病的丈夫改变生活方式的道路。她没有像传统妇女那样为这个毫无希望的家庭作牺牲,而是靠自己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价值。曾树生具有一种反传统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在抗战胜利的爆竹声中,汪文宣贫病交加死去,汪母带着孙子离开重庆。曾树生回到重庆怀着兴奋心情看望亲人,但亲人已死已走(她在兰州每月汇钱和写信来,汪文宣回信总说自己很好)。作者在结尾一再写到曾树生在失去亲人的孤独中深切感受到:“夜真冷啊!”这种个人的悲凉命运感,这种在艺术氛围上弥散着绝望的寒夜冷气,表明了作家对抗战胜利后的当时社会和国民党统治的国家的清醒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