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的思想是:①婚姻似一座“围城”,未婚的拼命想冲进城去,已婚的极力要冲出城来。这是对婚姻夫妇关系的嘲讽。②不仅如此,“围城”还象征着当时人生的绝境。如事业等等,也和婚姻一样。③小说描写了一群高等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等,讽刺了他们的猥琐灵魂,是一部“新儒林外史”。
上述思想主要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现的。主人公方鸿渐的婚姻、事业就像“围城”一样。他陷入爱情、婚姻的“网”中苦恼不堪,他追求活泼清纯的唐晓芙,却因苏文纨的纠缠、破坏而失败;他并不爱孙柔嘉,但在孙柔嘉的精心设计下他无法摆脱,婚后的生活和矛盾使他十分痛苦。事业上,他应三闾大学之聘想做出成绩来,但学校的腐败空气和同事间的倾轧争斗、阴谋诡计,使他陷于其中十分苦恼,最后被排挤出这是非之地。他所以有如此遭遇,是因为他虽荒唐,有点玩世不恭,但他尚不失热情与正直,是还有一些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像其他人那样无耻。因此他在黑暗社会这一“围城”中到处碰壁。他虽然不求上 进,在国外留学混了几年从假文凭骗子手中骗了一张假博士文凭,但这只是为了向家人交差,从不以此炫耀。他瞧不起庸俗势利和虚伪,拒绝了大官僚千金苏文纨的许爱。他具有民族正气,当他工作的新闻社被敌伪收买后,他毅然第一个离开报馆,不管自己日后生活会怎样。从三闾大学失业回沪后,他不肯到孙柔嘉姑母那里去做“资本家走狗的走狗”。因为他还正直,所以他在学校无法立足,在家庭难以存身,领略了环境的险恶,世态的冷酷。这是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这“围城”中的必然遭遇。小说还塑造了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形象。有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遗老李梅亭,外形木讷、内心卑劣的假洋博士韩学愈,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酒色之徒和伪君子高松年,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小人陆子潇、顾尔谦,庸俗空虚的大家闺秀苏文纨,以及新诗人、哲学家、学者等等。以韩学愈为例,他正好也和方鸿渐一样,从同一骗子手中买了一张并无其校的美国假博士文凭,但得知方并未到过美国,就在方鸿渐面前大言不惭地胡吹一通美国真有这所学校等等;他不学无术,靠请学生吃饭来维持他在学校的地位,并施诡计把方鸿渐排挤出三闾大学,以此去除他的一块心病,坐稳他的历史系主任的宝座。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各有性格,但共同点是不学无术和无耻,因此当上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务长、系主任、教授等等。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大都在外国留过学,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小说具有审视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影响的意义。
《围城》在艺术上的特点是: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丰富的知识容量,从而构成小说的独特风格。讽刺艺术主要体现为揭穿假面,如说的是仁义道德一套而干的是男盗女娼之事,外表道貌岸然而内里是酒色之徒,高等学府的主任教授而实际是学术骗子,把言和行、外表和内心、前和后的矛盾对照描写出来,取得讽刺的喜剧效果。
|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是:①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破坏,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中篇《李有才板话》描绘了农民与地主之间曲折复杂的斗争。长篇《李家庄的变迁》则以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所发生的变化,在更大规模上描写了曲折反复的阶级斗争;恶霸地主李如珍投降日寇、血洗李家庄,农民铁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李如珍受到应有惩处,阶级斗争的残酷和惊心动魄,得到真实反映。②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不回避和掩盖矛盾,他把在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合乎生活逻辑地描写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描写了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地主阎恒元表面上下台了,实际上他还控制操纵着村政权;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地主阎恒元在改选村政权和减租减息丈量土地上耍尽诡计瞒上欺下进行破坏,但章工作员却工作浮在上面,树之为“模范村”。老杨同志以深人群众调查研究的认真踏实作风,发现问题,发动群众揭露斗倒阎恒元,农民得到翻身。赵树理说:“那时我们的工作有些地方不深入,特别对于狡猾地主还发现不够,章工作员式的人多,老杨式的人少,应该提倡老杨式的做法,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小说。”在中篇《邪不压正》中,作者描写了土改工作中执行政策上“左”的偏向:侵犯中农利益和扩大了打击面等,“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③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如《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是由于区政府领导群众斗倒了金旺、兴旺,批评了二诸葛、三仙姑的封建思想,为小二黑、小芹撑腰做主。《小二黑结婚》的原生活素材是,自由恋爱的男方被把持村政权的坏人打死,作者把悲剧材料处理为喜剧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④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李有才板话》中的胜利,是农民斗倒地主真正从政治思想上翻身当家做主人的胜利。这都是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先进农民得到锻炼,农村一代新人在出现、成长,落后农民如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等也受到深刻教育,有所转变。
|
分析赵树理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赵树理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重大成就。人物大体有三种类型:①先进农民及其干部,如小二黑、小芹、李有才和老杨同志。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敢于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无论是对恶霸金旺、兴旺的迫害,或是对父母的包办婚姻和封建迷信思想,都敢于斗争,在斗争中理直气壮,充满自信,相信人民政府。金旺、兴旺要把小二黑捆起送区上处理,他说: “送到哪里也不犯法?我不怕他!”三仙姑要把小芹许配给封建军阀,小芹把聘礼扔了一地,对她娘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东西谁跟人家去!”李有才乐观开朗,机智地用快板暴露地主的丑恶嘴脸和阴谋诡计。老杨同志是一个成功的农村干部形象,他平易近人,踏实认真,爱憎分明,在他身上,体现了党的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循循善诱启发群众觉悟,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赵树理小说中的先进农民,并非觉悟很高。如金旺、兴旺把持村政权,小二黑和小芹 都没有主动起来斗争。但他们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是农村中的一代新人。②落后农民,如二诸葛、三仙姑等。这是赵树理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类人物形象,个性生动鲜明,栩栩如生。两人都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具有喜剧性格。但小说写出了他们的同中有异的不同个性。二诸葛是真迷信,他老实、善良而迂腐。他包办小二黑的婚事,是真相信阴阳八字,认为小二黑和小芹的命相克,而小二黑和捡来的小女孩的命相合,所以在区上还一再要求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合是一辈子的事,他主观上是为小二黑好。三仙姑是假迷信,她阻挠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要把小芹许配给国民党退职旅长,是出于变态私欲,因为她这个老婆子也喜欢鲜果一样的小二黑,当了丈母娘就不好和小二黑调笑了。这种为自己变态私欲而不顾自己女儿幸福的行为,实在太不应该。所以作者对二诸葛的讽刺是温和的,对三仙姑的讽刺则尖锐辛辣。但作者也写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转变,因为三仙姑还是属于人民群众中的思想落后问题。③地主形象《李有才板话》中的阎恒元艺术上很成功。他狡猾多谋,有着十分丰富的反革命统治经验。他会分析各类农民的性格心理,采取不同对策,或小恩小惠拉拢,或糖衣炮弹腐蚀,或利用贫苦农民误不起工而在“丈地”中磨时间使他们放弃监督,达到他瞒天过海破坏党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的政策法令,维护他剥削阶级的利益;他会钻 共产党干部官僚主义作风的空子,使得政权实际上仍由他统治,党的政策得不到执行的阎家村成为县里嘉奖的“模范村”。阎恒元形象充分说明地主阶级是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明解放区阶级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
|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赵树理小说具有民族化、群众化的特色。首先,故事内容、人物心理;民情风习乃至自然风光,都具有民族特点和山西地方特色。第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赵树理小说主要是继承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文学的传统。①人物塑造方法和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这也是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传统。表现手法多采取白描,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以简练传神的笔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有时也采取侧面描写方法。这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手法。如《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在区上一段,就采用这种手法把三仙姑的老来俏和她的难堪尴尬心理表现得极其精彩。②在情节结构方面,故事性强,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如《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事,大故事中穿插小故事:“不宜栽种”和“米烂了”就是二诸葛和三仙姑的两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了一个真迷信、一个假迷信的不同性格特点。每章结尾和下章开头衔接很紧,一环扣一环,几乎没有跳跃、空白,多取单线顺序发展形式。作品的故事和人物的来龙去脉都一一交代清楚,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如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局,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思想也有了好的变化,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这些特点,也都是中国小说情节结构的传统特点。③语言大众化。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以群众(主要是农民)口头语言为基础提炼而成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大众化,并采用一些俚语民谚,但很少用偏僻方言,没有丝毫洋腔洋调或书卷气学生腔。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的“老来俏”,用了一句“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地勾勒了她的形象特点,并作了辛辣的讽刺。
|
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孙犁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①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这一特点源于作者对冀中人民“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崇高思想和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的深切体验和动人表现。如《荷花淀》写白洋淀畔一个小村庄,在日寇侵略面前,男青年踊跃参军,妇女勇敢挑起全家重担,并且组织起来配合子弟兵作战,小说中一次伏击战打得干净彻底,歼灭全部敌人而我军无一伤亡。小说似在从容笑谈一个有趣的大获全胜的战斗故事,一个妇女从送夫参军到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贯穿的是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写的虽是一个小村庄中的平凡的人物,但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光荣》也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②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以小说中的农村妇女水生嫂为例。在《荷花淀》中,作者既写了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送夫参军打日寇的爱国情操和刚毅性格,也写了她对丈夫深情款款的柔美性情,并且和其他妇女一起成立队伍,配合子弟兵作战,出没在白洋淀芦苇的海里。《嘱咐》是《荷花淀》的续篇。水生嫂对抗战八年归来的丈夫诉说在艰险的环境中顽强不屈的艰苦日子和对丈夫的思念,再次送夫去打破坏幸福的国民党反动派,嘱咐丈夫好好打仗,完全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胜利归来见面。水生嫂是非常优美的根据地农村革命青年妇女的典型。她既温柔又刚毅,既有优美的人情味又深明革命大义,对敌人无比仇恨,对幸福生活热切向往,对胜利充满信心,爱祖国爱丈夫在她是融为一体的。小说着重刻画的,是水生嫂的心灵美,对容貌几乎没有描写。作者主要以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深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水生嫂的话简洁含蓄,包含了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和心灵世界。《嘱咐》中,则是大段充满感情的诉说和嘱咐,这也是人民对子弟兵的嘱咐。她说:“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多么高贵美好的心灵和丰富的感情。《光荣》中的秀梅也写得很成功。水生嫂等农村青年妇女优美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孙犁小说的特点的重要贡献。 ③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是孙犁小说的重要艺术特色。诗情来自于对生活中的美的开掘和艺术地表现。《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交织成一幅似诗如画的月下编席图,是对和平劳动生活和祖国美丽河山的颂歌,隐寓着对破坏美的生活的日本侵略者的谴责和憎恨。夫妻月下话别、妇女寻夫、伏击战,都写人情美和自然美交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嘱咐》中,水生嫂撑着冰床送夫,太阳冲开浓雾形成一条红色胡同,色彩绚丽,富有象征意味。小说情感浓烈,淡化情节,富有散文的抒情美,优美清新,是融诗、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
分析《暴风骤雨》中的农民形象。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的农民形象可分两类。一类是先进农民如赵玉林、郭全海等。这一类农民,小说突出描写他们的民主革命积极性及其优秀品德。他们苦大仇深,被地主逼迫得家破人亡,但他们都保持着人的尊严,不向地主淫威屈服,对地主抱着深仇大恨。赵玉林被地主压榨得人称“赵光腚”,恶霸地主韩老六垂涎赵大嫂的美貌,但赵玉林是人穷志不穷的铁汉子,赵大嫂是金子不换的女人,恶霸地主把赵玉林抓去当劳工,赵大嫂被迫到外乡带着孩子乞讨为生。郭全海父亲被地主活活逼死,自己小小年纪替地主当苦力。因此,土改工作队一来,他们就义无反顾地站在土改斗争的前列,带领广大农民向恶霸地主讨还血债。赵玉林性格刚强,敢于斗争,韩老七率土匪队伍来犯时,他冲锋在前,壮烈牺牲。他斗争在前,享乐在后,大公无私。分地主财物时,群众定他为一等一级的穷户,尽先挑拣,但他只拣了少量破旧衣服,说“能对付穿上,不露肉就行。”《暴风骤雨》分两部。赵玉林是第一部的主人公。第二部的主人公是郭全海,他精明能干,大公无私。分马时,原把自己分到的好马换给别人;结婚才一个月,就带头参加解放军。其他如赵大嫂、白玉山、白大嫂等,都有感人的细节,表现他们的优秀品德。在描写农民的作家中,周立波是发掘农民优秀品德最多的一个作家,其中也有作家理想化的一面。
《暴风骤雨》中另一类农民是老孙头,这是作品塑造得最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他也是受欺压的贫苦农民,赶车的老把式,拥护土改,恨地主;但胆小,斗争性不够坚决。他以土改积极分子自居,夸耀自己赶车把土改工作队接进村的光荣,为地主变天账中没有他的名字而感到“委屈”;但在斗争地主遭到挫折时,分地主的马给他,他又偷偷送回去,还编了一套话搪塞,怕人家笑话。他有农民的私心,分马时他挑了一匹玉石眼好马,因抓获特务韩老五有功的老王太太对分到的马不满意,郭全海的马要换给她她又不中意,郭全海就要干部、积极分子把自己分到的马挨个任她挑。老孙头要当积极分子,也算上自己一个,但又生怕老王太太挑了去,就对她大讲这是匹玻璃眼破马。老王太太没有要,他立即骑马开溜,结果跌了个四脚朝天。这一段描写极精彩。最后参军热潮,他年过半百也和干部、积极分子一起报名。这是一个开朗、诙谐、风趣的人物,赶车生涯使他有丰富的阅历并沾上些世故,但具有贫苦农民的革命性本质特点,也有农民的私心、怕事等弱点,是性格复杂丰富而又生动鲜明的农民形象。
|
分析《白毛女》的主题。
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农民追求解放惟一正确道路的思想。
这一主题是通过剧情和人物形象得到生动深刻表现的。贫苦农民杨白劳是旧中国老一辈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形象。他躲债七天,在年三十夜北风凛冽中回家,但地主黄世仁还是上门逼迫他以女儿喜儿抵债。他走投无路,只有以死来了却在丑恶人世间的苦恼。他在自杀前的一段唱词,深刻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这是用生命对吃人喝血的恶霸地主和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表明农民在那个社会里,已经到了连屈辱的奴隶生活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杨白劳的命运,是旧社会农民的共同命运,很有典型意义。 喜儿是剧作的主要人物。剧本开始时,她虽生活于贫穷苦难中,但性格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但是,厄运接踵而来,父亲被逼死,自己被逼迫到黄家,遭黄世仁奸污,还要把她卖给人贩子。她逃出黄家,逃进深山。非人的野人生活,使她头发全白,变成“白毛仙姑”,“人变成了鬼”。喜儿是一个身受苦难但不向命运低头,怀着深仇大恨决心复仇的坚强女性形象。她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反抗性,要向地主阶级报仇雪恨。正是这种性格和决心,支持她坚韧不拔地渡过三年多那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生活。她唱着: “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我要活”’“熬过了一天我石头上面划一道—声/划不尽我的千重冤,万重恨,/万恨千仇,千仇万恨,/划到我的骨头——记在我的心!”但是,喜儿的复仇愿望和生存意志,只有在八路军到来,解放了村子,才能由“鬼变成人”,在太阳下诉苦把冤伸,向黄世仁讨还血债。喜儿由“人变成鬼”的遭遇,表现了旧社会和地主阶级吃人喝血的凶残本质;喜儿由“鬼变成人”,表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把旧社会变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喜儿为代表的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才能报仇雪恨翻身得解放。这是喜儿形象的典型意义。而喜儿那种强烈的反抗性格,复仇求生的意志,坚强刚毅的气质,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为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
分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叙写的是一个革命与爱情的故事,主题思想的新意在于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与命运是和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血肉相连的,因此,应当树立永远革命的思想。
长诗的背景是陕北土地革命,主人公是王贵与李香香这一对新英雄儿女。王贵是贫农的儿子,父亲被地主逼租活活打死,得到贫农李香香父亲的关怀照顾。他和李香香在苦难中长大,在共同劳动生活中萌发了爱情。后来李香香父亲受地主崔二爷暗害离家。共同的阶级深仇使他们的爱情愈益深厚。长诗第二部写刘志丹在陕北闹起了土地革命,长诗热情描绘与歌颂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千里的雷声万里闪,陕北红了半个天”’“一人一马一杆枪,咱们游击队势力壮”,“打开寨子分粮食,土地牛羊分个光”。怀着阶级深仇的王贵参加了革命。小说突出描写了王贵革命的积极性和坚定性:“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身子劳碌精神好,闹革命的心劲高又高”,特别是,当地主崔二爷把他抓起来吊打和利诱时,他表现了革命者的骨气:“老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我一个死了不要紧,千万个穷汉后面跟。”李香香送信给游击队,游击队解放死羊湾,救出王贵。王贵与李香香结婚。新婚之夜王贵对香香说:“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太阳出来一股劲的红,我打算永远闹革命”。他结婚三天后就报名参加了游击队。王贵对劳动人民个人幸福与革命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他的“永远闹革命’’的思想,表明他已从一个农民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通过他也鲜明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长诗第三部写白军又占领死羊湾,游击队撤离,地主崔二爷抢去李香香要强迫成婚。长诗抒写了李香香对王贵的思念、期盼,她对爱情的坚贞,而这是和对革命的坚贞融合一致不可分的。长诗对王贵着重从革命斗争生活中刻画,但对革命的坚贞和对香香的爱情是统一的;对香香侧重从爱情波折中写,对爱情的坚贞和对革命的坚贞也是统一的。最后,游击队再次解放死羊湾,王贵又和李香香团圆。这既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错综反复的游击战争的形势特点,又再次加强了劳动人民幸福与革命事业血肉相连的主题表现。
长诗的背景是陕北土地革命,主人公是王贵与李香香这一对新英雄儿女。王贵是贫农的儿子,父亲被地主逼租活活打死,得到贫农李香香父亲的关怀照顾。他和李香香在苦难中长大,在共同劳动生活中萌发了爱情。后来李香香父亲受地主崔二爷暗害离家。共同的阶级深仇使他们的爱情愈益深厚。长诗第二部写刘志丹在陕北闹起了土地革命,长诗热情描绘与歌颂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千里的雷声万里闪,陕北红了半个天”’“一人一马一杆枪,咱们游击队势力壮”,“打开寨子分粮食,土地牛羊分个光”。怀着阶级深仇的王贵参加了革命。小说突出描写了王贵革命的积极性和坚定性:“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身子劳碌精神好,闹革命的心劲高又高”,特别是,当地主崔二爷把他抓起来吊打和利诱时,他表现了革命者的骨气:“老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我一个死了不要紧,千万个穷汉后面跟。”李香香送信给游击队,游击队解放死羊湾,救出王贵。王贵与李香香结婚。新婚之夜王贵对香香说:“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太阳出来一股劲的红,我打算永远闹革命”。他结婚三天后就报名参加了游击队。王贵对劳动人民个人幸福与革命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他的“永远闹革命’’的思想,表明他已从一个农民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通过他也鲜明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长诗第三部写白军又占领死羊湾,游击队撤离,地主崔二爷抢去李香香要强迫成婚。长诗抒写了李香香对王贵的思念、期盼,她对爱情的坚贞,而这是和对革命的坚贞融合一致不可分的。长诗对王贵着重从革命斗争生活中刻画,但对革命的坚贞和对香香的爱情是统一的;对香香侧重从爱情波折中写,对爱情的坚贞和对革命的坚贞也是统一的。最后,游击队再次解放死羊湾,王贵又和李香香团圆。这既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错综反复的游击战争的形势特点,又再次加强了劳动人民幸福与革命事业血肉相连的主题表现。
|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戏从矛盾冲突已发展到极尖锐化的“危机”入手,时间集中,《雷雨》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这种结构有大量的幕前情节:三十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年前蘩漪和周萍的关系,几个月前周萍和四风的关系,如何交代、安排这许多幕前情节是结构的难点。《雷雨》有几条情节线:周朴园和蘩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蘩漪和周萍、四凤。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及其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特别是第二幕周朴园和侍萍相见相认),大量运用“发现”、“巧合”等戏剧技巧(剧中人物发现相互关系),使剧情一浪高似一浪地向高潮发展。当剧中所有人物都彻底“发现”彼此真实关系,尤其是周萍和四凤,高潮就来到了,并迅速转入三死两疯的悲剧结局。这种结构,很有戏剧性,曹禺自己认为“太像戏”了。
《日出》则是另外一种结构,即人像展览式结构,“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每个角色都占有相等的轻重,互为宾主,交相陪衬,共同烘托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结构的联系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用的是“横断面的描写”,减少故事的起伏和起承转合、巧合等手法与技巧。
|
简答《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
《北京人》中曾皓的棺材,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棺材被暴发户杜家抢了去,有着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
|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北京人》的艺术特色是:①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勾心斗角、唇枪舌剑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感情深沉而不外露,平淡而隽永,自然而不加雕琢,富有诗情哲理。②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剧中人物的兴趣、癖好、心态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对人的内在精神挖掘很深,如对愫芳的心理描写。③把人物放在古都北京的典型环境中进行考察,描绘了古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使作品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④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剧本实写现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虚实结合,以过去的“北京人”和现在的北京人对照,以人类祖先“北京人”的勇敢有力,反对和批判现在北京人在封建精神束缚下的空虚、怯懦和腐朽,并以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又以过去“北京人”打开封建家庭门锁的情节,象征“北京人”给予愫芳、瑞贞冲决罗网的力量,引导她们走向光明的未来。从而表达了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