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其内容多为都市生活畸形的一面,“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疯狂生活和肉的迷醉,他们在“快乐面具”下的孤独、怅惘、不安、狂乱的心态和跌落的悲哀,也兼有描写下层劳动者的悲惨境遇。《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是其代表作。前者写了“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后者写了五个跌落的人,在夜总会最后的疯狂之后,投机破产的金子大王吞枪自杀,其余四人成为他的送殡人,都市的疯狂与人生的空虚统一在对现代都市病态文明的否定性情绪中,也表现出现代派创作常见的深度感伤。在艺术技巧上,穆时英对小说体式的创新倾注了极大力量,他大量使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多变画面,外部行为与不统一的潜意识的并行标示,蒙太奇的组接方式等等,来对描写对象进行有多重主观感觉契入的立体的动态的亦幻亦真的呈示,从而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合于一体的新艺术,使现代派小说成为最具现代主义品格的小说流派。例如这样一段描写:
“《大晚夜报》!”卖报的小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虹灯的高跟儿鞋尖正冲着他的嘴。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红舌尖儿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像这样把卖报孩子的叫卖与商店霓虹灯光综合起来描写,写出形体、声音、光线、色彩的交互作用,表现鲜明、强烈,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
简析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
卞之琳初参加新月诗派活动,写新格律诗。后受法国后期象征诗派影响,转向现代诗派。其特点为内容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辩美的“非个人化”倾向。他的名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意思是:你看风景,你又成为风景之一部分被别人观赏;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形象互换于对方的眼里与梦里,表现了主、客之势变异的相对观念。这是诗人从生活的感悟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万物和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是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关注哲学命题,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主要倾向与特色,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卞之琳最能鲜明体现这一倾向与特色。艺术上,既受西方现代派诗影响,又承接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民间传统,重视炼意、炼词,追求诗的“意境”,采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写诗以口语为主,写进一些历来认为不能人诗的下层社会事物,具有平中出奇的特点。结构经济,材料选取极严,诗行之间意义疏离,使有些诗艰涩难明。
|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 (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
《咆哮了的土地》(又名《田野的风》)是左翼作家蒋光慈最后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阶级矛盾和南方的农民运动。主要人物矿工张进德和大地主的儿子李杰,他们携手合作发动农民起来组织农会,实行抗租,与地主武装“民团”展开斗争。“马日事变”后封建势力镇压农民运动,农民建立自卫队,奔向金刚山与革命队伍汇合。小说反映的是当时的农民暴动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及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种对革命新生事物的讴歌和对革命重大事件的迅速反映,正是蒋光慈一贯的创作特色。在艺术上,也注意于人物性格刻画与心理描绘,较以前作品来得细腻真切,是蒋光慈创作道路上的一次自我超越。
|
简评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除暴露、诅咒黑暗的旧社会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二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例如写于北伐革命前的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主人公汪中是一个佃农的儿子,父母被地主逼死,少年汪中一心想报仇,他从乡村到城市,从中部至南方,做过店员、工人,随着他飘泊的脚步,展示和暴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凶残。他在纱厂鼓动工人罢工,被解雇;后到铁路工会工作,亲身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目击林祥谦烈士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场景。作品描绘了现代工人运动史上这光辉的一页。汪中因此被捕,狱中得到革命党人的帮助教育,明确了害死父母的是旧社会。出狱后参加黄埔军校,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英勇牺牲。汪中的道路是从被压迫被剥削到起来反抗的道路,是从个人复仇自发反抗到自觉地参加革命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形象,在当时是新的形象,给当时的读者以很大影响。《少年飘泊者》是当时的畅销书。再以《短裤党》为例,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北伐革命中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地占领上海是在1927年3月21日,而小说写成于1927年4月3日,充分说明作者迅速、热情地反映重大革命斗争事件的创作特色。作者自己也说要立意让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小说人物也采自现实生活,如工人起义领导者杨直夫暗射瞿秋白,军阀沈船舫暗射孙传芳,短裤党指共产党。
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缺点也是很突出的。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少年飘泊者》中汪中和刘玉梅(店主女儿)的恋爱是旧小说格调,汪中不像佃农儿子而像个落难公子。《短裤党》中肯定了一些个人复仇的冒险主义行为。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的《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三部长篇,色彩暗淡,调子低沉,表现出严重的悲观情,鼓吹赞美暗杀手段。《丽莎的哀怨》对白俄贵族丽莎流露出过多的同情与怜惜。蒋光慈创作艺术上的缺失也是突出的,诗歌以平直的倾泻式的告白为主要抒情方式,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倾泻多于刻画,平铺直叙。最后一部小说《田野的风》则在保持创作特点的同时,对缺点有很大克服。
|
简析《二月》中萧涧秋形象及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左翼作家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形象。他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极想有所作为,但又缺乏信仰,有所顾惜。他来到被称为“世外桃园”的芙蓉镇教书,高兴地认为这是自己的“新生”。他同情烈士遗孀遗孤,拿出工资一半资助文嫂生活和采莲上学。但“世外桃园”其实是旧中国农村小镇的缩影:封闭、保守、愚昧、封建。萧涧秋对文嫂一家的义举,他和陶岚的爱情关系,不仅受到浅薄无聊的钱正兴和滑头逢迎的小人方谋之流妒忌中伤,而且受到校内外人们的攻击。猜疑、流言蜚语、谣言、匿名信一齐向他而来,再加上孤儿的夭折,文嫂的自杀,种种变故使他喘不过气,最后决定遁走,继续他的“寻梦”。他和旧社会是不合拍的,但他还算坚硬,还未被旧社会所吞没或软化。这是近代青年中的一种典型。
通过萧涧秋形象及其遭遇,表现作品的思想:①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传统习俗和守旧思想的根深蒂固。萧涧秋曾愤愤地说:“群众底心,群众底口”。深受封建意识和世俗偏见毒害的群众是一种强大可怕的力量,文嫂、萧涧秋、陶岚都是这种社会舆论的受害者。这说明旧中国根本没有“世外桃园”的乐土,也说明改造国民性的重要。②体现着作者对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思考。萧涧秋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小人,而是整个社会。萧涧秋想以个人力量对文嫂进行人道主义救助,却面对社会各方面“如千军万马的围困拢来”,他当然只能一再败阵。《二月》的艺术成就是: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除萧涧秋外,其他人物也眉目清晰。文嫂的贞惠贤良、陶慕侃的厚道中庸,特别是陶岚的形象是成功的艺术创造。她很有个性:聪明美丽、孤傲任性,我行我素,违众忤俗,是芙蓉镇上与众不同的新女性。②结构严整和谐。以萧涧秋为中心,由萧涧秋到芙蓉镇开篇,以萧涧秋和文嫂、陶岚关系为主要情节,由萧涧秋出走结束全篇,不枝不蔓,首尾圆契。③语言清丽,富有诗意。
|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及鲁迅对殷夫诗作的评价。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22岁时被国民党杀害。他的“红色鼓动诗”(政治抒情诗)直接取材于他自己的职业革命者的生活,以高昂的革命战斗精神显示鲜明特色。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如《别U了,哥哥》是一首纪实诗作,他哥哥是国民党高级军官,长兄若父,对殷夫从小爱怜、抚养、保护,“四一二”事变殷夫被捕,由他保释出狱。殷夫如听从哥哥“教导”,就可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但是殷夫“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虽然明知这前途“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但殷夫“决心要踏上前去”。这种革命献身精神感人至深。他的诗篇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革命大众、觉醒的中华民族的战斗之音。 《血字》一、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而作,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把“五卅”描绘成满身鲜血、刚强挺立的中华民族巨人的形象:“‘五卅’哟!/立起来,在南京路走!/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把你刚强的姿态投射到黄浦江口,/把你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气魄宏伟,气势磅礴,形象地表现了“五卅”及其伟大意义。殷夫的诗,以壮为诗魂,多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鲁迅赞赏殷夫的诗:“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
简析莎菲形象。
莎菲是左翼作家丁玲的短篇《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知识女性。她的性格“充满了对社会的卑视和个人的孤独的灵魂的倔强”。她聪明美丽但贫困、患病而又孤独。她与环境对立,在性爱追求中苦闷、焦躁。她要寻找理解她的人,苇弟却根本不懂莎菲的心理;令她倾心的凌吉士,有着美男子的“丰仪”,但灵魂庸俗卑琐,完全不懂爱情,使莎菲陷于灵肉冲突的矛盾中不得安宁。最后决然跳出性爱旋涡悄然出走。“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她的性爱心理完全是现代的、反传统的。作品从女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女性与自我这三种关系来表现莎菲的女性自主意识,塑造了莎菲这一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莎菲形象表现了在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年轻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抬头和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及其与守旧社会对女性的(包括性爱的)旧意识旧传统的冲突。在艺术上,作者采取日记体形式,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对莎菲性爱灵肉冲突的矛盾心理,作自我暴露、剖析式的大胆而细腻的描写,莎菲的复杂心理,挖掘得很深很细,是一篇出色的心理写实小说。
|
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土改运动的真实面貌。小说以华北桑干河畔一个农村暖水屯为背景,描写了土改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物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小说描写农村各阶层人物以及他们之错综复杂的关系,描写地主对土改运动的种种破坏活动,描写农民在土改过程中的复杂心态,描写土改工作组某些成员的领导工作上的缺点,从而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农村社会生活和土改运动的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例如,农村中的阶级阵线是清楚的,一方面是地主“八大尖”,另一方面是贫苦农民和中农;但具体到人物关系是复杂的, “八大尖”中的第一号人物恶霸地主钱文贵,儿子是解放军,女婿是村治安员(这都是钱文贵预谋逃避土改的手段),哥哥是贫农,和富裕中农又是儿女亲家。又如,农民仇恨地主,有着民主革命积极性;但几千年来地主阶级的统治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使他们对自己力量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怕斗不倒地主,工作组一走遭报复,怕出头,怕共产党的天会变(这和解放战争的初期形势有关),再加上地主的种种破坏活动,使土改斗争呈现复杂性,开始时斗争目标不集中,农民发动不起来。这种描写是从生活出发的,显示了作品扎实的现实主义特色。②小说围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土改运动的深入,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各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如新农民张裕民、程仁,老农民侯忠全,地主钱文贵、李子俊老婆等。小说着重表现土改在农村各阶层人物心中所激起的巨大波澜,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人物复杂的思想矛盾及其发展变化,着力刻画农民如何冲破封建思想束缚,提高民主革命觉悟,勇敢起来斗争的心灵变化过程,从而表现了土改的深远意义:土改不仅改变了几千年来农村封建旧秩序,而且使农民在精神上从奴隶变为主人(本题需参看本章分析、论述题)。
|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左翼作家张天翼的小说以暴露讽刺为特色。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露和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劣绅、乡愿、太太、公子们的自私、贪欲、虚伪、冷酷和他们用“礼义廉耻”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以中篇《清明时节》为例,作品描写乡长罗二爷与地主谢老师为争夺一块风水宝地而勾心斗角,谢老师挑动三个“侉子”对罗二爷进行报复,罗二爷追究此事,谢老师上门端出三个侉子,两家合谋诬陷侉子,各自达到自己目的。罗二爷的贪婪、粗鄙,谢老师的狡猾、阴毒、吝啬,刻画得人木三分,暴露和讽刺了这些头面人物的卑劣灵魂。张天翼还有不少小说讽刺和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店伙、士兵、仆役、流浪汉等的灰色人生哲学和畸形性格,写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生相。如代表作《包氏父子》讽刺了公馆仆役老包的“望子成龙”向上爬的社会心态。老包借债供儿子上学,以为“洋学堂里出来的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但儿子包国维却追女人,当打手伤人,被校方开除并要老包赔偿损失,最后是债主上门,使老包希望成空。这是一篇出色的世俗悲喜剧。写于抗战初期的名篇《华威先生》,揭露和讽刺了阻碍和破坏群众抗日爱国运动的国民党官僚党棍。华威先生是一个领导迷,开会迷,他的贯串动作是“忙”,忙于充当一切群众团体的领导,忙于在每个群众团体会议上发表认定一个“领导中心”的指示,忙的是“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作品暴露和讽刺抗日阵营中国民党这一黑暗面,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张天翼的暴露讽刺小说,从生活中取材,采用让倾向从人、事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现实主义原则,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使人物自我暴露,达到讽刺的目 的。他还常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谐谑的讽刺笔调,以笑来戳穿社会的虚伪和丑恶。张天翼是现代暴露讽刺文学的急先锋。
|
简析沙汀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沙汀的短篇小说,多以四川农村和小城镇为背景,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农村动荡不安的现实,如《凶手》、《在祠堂里》、《兽道》等篇描写善良人们的悲惨命运和黑暗兽性残忍,令人颤栗几疑并非人间。抗战时期的作品多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借抗战以营私的官吏、土豪劣绅。名篇《在其香 居茶馆里》,以联保主任方治国和地方豪绅邢么吵吵在茶馆里一场狗咬狗的斗争,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官吏的贪赃枉法、官绅勾结营私舞弊的本质。沙汀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风格:①寓批判、讽刺于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之中。不对丑恶现实直接表达主观的批判否定,通过对反面人、事的写实描绘,显示其丑恶;通过对喜剧性人物的生动刻画,对喜剧性矛盾的深刻揭示,达到讽刺效果。如《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回龙镇两个头面人物在大庭广众面前互相攻击、现。环境气氛的渲染虽笔墨简洁而韵味浓郁。③浓郁的地方色彩。作者是四川人,熟悉四川,对四川农村世态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描写,使作品充满很浓的四川乡土气息。④严谨集中的结构。多截取生活横断面,甚至一个生活场景,精心布局。如《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茶馆这一场合,从矛盾冲突已发展到极尖锐处人手,让镇上各种势力都上场亮相,茶馆中的冲突安排得紧凑而波澜起伏,而对操纵茶馆冲突的县长作暗写处理,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而又画龙点睛之妙,达到强烈的喜剧讽刺效果,对国民党政权腐败作了深刻暴露,结构独具匠心。
|
|
简析《淘金记》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描写。
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以四川农村中一个小镇——北斗镇为背景,描写一群封建地主、恶霸、流氓为争夺金矿开采权而展开的斗争。金矿所在的筲箕背主权为没落地主何寡母所拥有,但恶霸白酱丹、封建帮会流氓头子林么长子也想开采金矿发财而争夺开采权。于是这三方使尽了各种手段,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通关系,走门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后,白酱丹联合城镇官僚势力和投机商人,获得了金矿开采权。但由于国民党统治区恶性通货膨胀和投机风浪,开采金矿已不能赚大钱,他们白忙了一场。这是一个具有讽刺和喜剧意味的故事,展示了国民党统治区内的黑暗腐败,画出了一个没有道德廉耻人性魑魅魍魉充斥的地狱般黑暗世界。《淘金记》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人物刻画,白酱丹,斯文外表下的阴毒凶狠;林么长子粗野无所顾忌的流氓习性;何寡母的色厉内荏傲慢刻毒,都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得到生动形象地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