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李金发诗的思想、艺术特色和缺失
李金发是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多以爱情、自然、异国风情为题材,笔触导向内心,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苦闷、惆怅等复杂心态,咏叹人生、命运、梦幻、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剧变时代的追求与幻灭、迷惘与孤独、苦闷与感伤的心境。艺术上受法国象征诗派影响,是中国早期的象征诗。其特点为:①以意象营造为中心,以象征、暗示为基本手法,讲究比喻,追求诗意的朦胧之美。如《弃妇》一诗,中心形象是“弃妇”。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味,包含深广内涵的形象,它暗示整个人生,是人生命运的象征,也有作者自况之意。诗中运用了枯骨、鲜血、黑夜、荒野、夕阳、灰烬、丘墓等大量意象,以暗示和强化弃妇内心的痛苦、凄楚和隐忧,曲折传达诗人对人生的复杂微妙感受。这和白描景物、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不同。②奇特的观念联络,跳跃、空白的词语组合。他的诗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珠儿藏着,得自己串起来瞧。他的诗缺失是,许多诗篇思想上颓废悲观情绪严重;文字半文半白,句法过于欧化,喜欢在白话中夹着“兮”、 “之”等文言叹词、助词;晦涩费解,人称“诗怪”。
|
简答茅盾的早期文学活动与贡献。
茅盾早期的文学活动与贡献是:①参与发起和成立现代第 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他是12位发起人之一。②改革《小说月报》使之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小说月报》原为鸳鸯蝴蝶派文学的阵地。1921年1月起茅盾为该刊主编,大力改革,成为文学研究会作家和其他新文学作家发表新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③积极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茅盾早期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批评活动,是文学研究会和新文学的重要理论批评家。他发表了许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文章,发表了许多运用现实主义评论新文学创作的文章,对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建设和创作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④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
简答长篇小说《虹》的思想和艺术。
茅盾的长篇小说《虹》描写了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艰难的奋斗足迹和心灵历程。主人公梅女土是受“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新女性,但她所处的是封建传统浓重的四川社会。她几乎陷于封建婚姻的牢笼之中,但终于毅然脱离家庭走上社会;但社会也是黑暗无比,名为实行新教育的师范学校、县中,也互相攻讦,侮辱女性,军阀对她布下圈套,梅行素单枪匹马,个人奋斗,最后突破重围,来到上海,在革命者梁刚夫的帮助下,参加反帝的“五卅”群众斗争。 《虹》在思想上比《蚀》有发展,梅女士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小说前半部艺术上描写细腻,当时四川社会的黑暗,梅女士个人奋斗的艰辛及其心理活动,真实感人。到上海后的思想转变及参加革命斗争,写得粗略和有概念化倾向。
|
简析长篇小说《腐蚀》的思想、主人公性格和艺术特点。
茅盾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小说《腐蚀》是一部暴露和抨击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小说。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是国民党特务,小说赋予她以复杂的性格,一方面,她对革命者进行跟踪、盯梢,在紧要关头为保护自己向上级特务供出革命特务内部的卑鄙无耻行径,内心陷于矛盾痛苦之中。在以前的爱人革命者小昭遇害后,她帮助另一失足成为特务的女知青逃离,走上自新之路。小说以女特务赵惠明日记的形式,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的种种罪恶:对革命者的监视、秘密逮捕和杀害;利用权力非法大发国难财;蒋汪特务勾结进行卖国投降阴谋活动;参与制造“皖南事变”的罪恶勾当等等。在艺术上,以日记体形式细致地表现赵惠明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具有心理现实主义的特色。
|
简析《幻灭》中静女士形象。
《幻灭》的主人公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静女士。她的特点是不断的“幻想破灭”,因为她的关在小资产阶级天地里的幻想”,一接触现实生活必然要“幻灭”。她从外省来到上海试图安心读书,但又感到空虚,想从爱情中寻求感情的慰藉寄托。她被大学同学抱素的“甜言蜜语”感动而接受了他的“爱”,但刚委身于他而很快就发现抱素是个女性玩弄者和军阀暗探,她幻灭”、消沉。在进步同学李克等帮助下,她到武汉参加革命工 作。她热烈地向往、憧憬那光明的革命新生活,但是一接触革命工作实际,她又不满意而感到“幻灭”。两月中她换了三次工作:做政治宣传工作,她觉得像是“卖膏药”,无聊;做妇女会工作,也觉得无聊;在省工会办事,也还是烦闷。静女士对革命的“幻灭”,主要是对革命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正如鲁迅所说:“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所以对于革命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最后静女士当了护士,护理北伐军伤员,并和北伐军受伤的强连长相爱,感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愉快的生活”。但欢乐的一周过后强连长重返前线,静女士又一次经受“幻灭”的悲哀。静女士形象颇具典型意蛛。静女士的空虚烦闷,是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处身于黑暗腐败社会的一种时代病;他们追求革命,但对革命抱着罗曼蒂克幻 想,产生失望和幻灭感,这是小资产阶级劣根性的典型表现。
|
简析《动摇》中方罗兰形象。
《动摇》中的主人公方罗兰是上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作品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其时蒋介石集团已叛变革命,武汉政府中汪精卫集团处于叛变前夕,斗争极其复杂尖锐。作品以较大场面反映了那一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工农群众组织、武装起来镇压反动派,土豪劣绅、反动店东进行破坏与反革命暴乱。在这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极其尖锐的时代,方罗兰身居县党部执委、商民部长要职,却立场动摇,左右摇摆。他迷茫惶惑,软弱无力,不知道如何办是好? 他一方面看到土豪劣绅制造恐怖气氛觉得不镇压不得了,但对工农武装纠察队却又心怀不安和恐惧。他对混进工会内部的土豪劣绅胡国光打击不力,甚至当反革命势力制造暴乱,妇女会的三个妇女被流氓奸杀血淋淋裸体陈尸街头,群众团体要求枪毙暴乱的流氓时,他却想着“要宽大,要中和,惟有宽大中和才能消弭那 可怕的仇杀”。这种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势力,使革命遭受重大损失。方罗兰在政治斗争中“动摇”的性格特点,也正是小资产阶级的特性,具有典型意义。小说还设置了方罗兰在恋爱上的“动摇”情节,在纯情的妻子梅丽和浪漫的新女性孙舞阳之间矛盾、动摇,使方罗兰的“动摇”特性更丰满。
|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蚀》三部曲的第二部《动摇》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混进革命的土豪劣绅胡国光形象。胡国光的特点是:“以比共产党人还要‘左’的面貌出现,从而破坏共产党的声誉,破坏革命,然后本相毕露,血腥镇压革命。”因为他的一个开店的亲戚在填商民登记表时心有疑虑而填了他的名字,他就成了冒牌店主。在店员风潮中,他以最革命的姿态出现,全部答应店员要求,甚至主动提出成立由店主店东合组的委员会共管商店。这一“左”的面貌使他得到店员工会的拥护,得到官僚主义的省特派员赞赏提携,混进县党部任执行常务的要职。他又以“左”的面貌来达到他无耻私欲,提议解放婢妾孀尼,称反对他议案的委员是“半步政策”、“何必革命”。谁愿意当半步革命派呢?于是是他的议案得到通过。他把“解放妇女保管所”变成了达到他无耻私欲的“淫妇保管所”。他以革命的言辞操纵了店员工会,攻击县长反革命,阴谋取而代之。当他的阴谋败露后,就煽动、支使流氓进行反革命暴乱,奸杀妇女协会会员,杀害童子军,进攻县党部,最后投入“马日事变”的反动军队。这是一个以极“左’’面貌出现的老奸巨滑的反革命,为我们提供了现代文学史上颇具艺术性的反面性格典型。这一人物也有助于深化作品主题与背景,将当时危机四伏的政治环境和革命与反革命尖锐复杂斗争的局面描绘到了极致。
|
简析《追求》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追求》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一群从北伐革命中退下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他们不甘于寂寞,思作最后之追求。张曼青寄希望于教育事业,王仲昭搞报纸改革,他们也多有爱情追求。怀疑主义、失败主义者史循追求死亡,章秋柳以追求感官享乐来报复黑暗社会,最后想以改造史循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但他们的追求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张曼青任课班级的学生被扣上“蔑视党义的功课,罪同反革命”的帽子遭到“全班开除”的处分,张曼青虽据理为学生辩护而终无力保护学生,他的教育救国的追求彻底失败。他所追求的理想爱人,结婚后才发觉是一个庸俗而嫉妒的悍妇。王仲昭的半步主义新闻改革也完全失败,理想的爱人虽然追求到手却突遇车祸,“在到手的一刹那间改变了面目。”史循连追求死亡的自杀也一次次失败。在章秋柳的“改造”下,史循有了“复活”的迹象,却突发急病死去,章秋柳的“追求”也彻底失败。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他们虽然不和那个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他们的改良色彩的病态的追求和反抗,既不为黑暗社会所容许,也丝毫无损于黑暗社会。但正确的道路在哪里呢?作者当时也处于迷惘中。《追求》既客观地描写了一群从匕伐前线退下来的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不甘寂寞在人生道路上的继续追求,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中部分小资产阶级复杂独特的心态;而他们的追求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固然有追求道路不当的原因,也表现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一段时间里的愤激、迷惘、消极、悲观情绪,作者自己也称《追求》为“狂乱的混合物”。
|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蚀》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手法中,融进了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尤其是采用了局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段和多重视角的表现手法。就描写视角而言,作者本意是想用客观的描述视角去再现大革命失败前后一代小资产阶级的心灵历程,但在创作过程中,由于一种炽热的情感驱使,在客观描述 基础上又融人了自己的主观情绪,使得小说呈现一种再现与表现相融合的面貌。如《追求》本是想写成“又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了”,然而结局却是追求失败的“幻灭”,这超出了客观描写的本意,而趋于本能的表现。在表现技巧上,作者真实地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相当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但又融进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段。如《追求》中的史循,作为个体形象有其本身的现实主义客观意义,但他又是作为作者思想上的“苦闷的象征”,作为“黑影子”的主观意念贯串于作品之中,因而既有个体审美功能,又有象征审美功能。《幻灭》中以苍蝇撞击玻璃窗隐寓静女士处境和心理起伏;《动摇》中以悬丝蜘蛛无力摆动隐寓方罗兰和妻子梅丽的处境和心情,都是象征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
|
简析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赵伯韬是买办资产阶级的艺术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跋扈、诡计多端、心狠手辣和生活糜烂。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在华代理人,和国民党政府有着很深的关系,凭着他的政治、财力的优势,在十里洋场操纵着金融市场,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的魔王。他所干的是破坏民族工业的罪恶勾当。吴荪甫办益中公司发展民族工业,他使用一切手段进行破坏。先是使杜竹斋退出益中,抽掉了益中的四分之一资金和力量;再是施放谣言使益中的存户纷纷来提款;又利用他的势力对益中进行经济封锁,使益中公司借贷无门陷于困境;夜总会赵昃谈判,他踌躇满志企图并吞益中公司。他说:“吴荪甫会打算,可惜还有我赵伯韬要故意同他开玩笑,等他爬到半路就扯住他的腿”,“一直逼到吴老三坍台,益中公司倒闭”。可见其骄横狡诈狠毒的性格特征。作者还描写他淫荡腐朽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还恬不知耻地以此为荣。这是个带有流氓气的洋奴,民族的败类,在这个人物身上,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性和腐朽性得到了较充分的表现。
|
|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和不足之处。
《子夜》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巨著,主要艺术特色有三: ①结构宏大严谨。《子夜》人物、事件多,矛盾错综复杂,线索纷繁,场面广阔多样。作者以吴荪甫为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开展几条线索(益中公司、公债市场、裕华丝厂工潮、双桥镇农民暴动、家庭)的描写。其中以吴荪甫和赵伯韬围绕益中公司和公债市场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各条线索围绕主线交错向前推进,做到主次分明,在各条线索的展开中穿插描写了各类民族资本家、各种公债投机者、资方代理人、政客、军人、地主、教授、交际花、律师、黄色工会头目、工人、革命者、资产阶级公子小姐等等,融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状结构”的有机整体。二、三两章以吴老太爷的葬礼,把全书主要人物和主要线索(组织益中公司、公债投机、工潮、农运)作了初步描写和交代,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这一切都显示了宏大严谨的结构特征。②在人物描写上,从各种人物关系、各种矛盾冲突、各种境遇和角度来写人物;运用了各种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人物言描写,行动细节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更见特色。黄浦江夜游对吴荪甫等的艰难处境和苦闷心理描写得很有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对人物的下意识、幻觉的描写(对吴荪甫、冯云卿等)增强了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③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如吴老太爷作为封建僵尸的象征,他到达十里洋场上海后的恐惧心理及其猝然死亡,都具有象征内涵。这种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的心理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第七章中写吴荪甫等待各条战线消息时的焦躁烦闷心理,配以富有象征意味的自然景象中色彩、声浪的描写,两者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也是成功之笔。《子夜》艺术上的不足之处:①工人与革命者的描写显得单薄、概念化。②第四章双桥镇农民暴动,在全书结构上有游离之感。这是小说原计划中的农村线索未能开展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