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部分 >> 第二个十年散文 [回首页][当代部分]
第十八章 鲁迅(下)
   第一节 鲁迅后期的思想与活动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第三节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第十九章 30年代的散文创作
    第一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
    第二节"论语派"及其小品文
    第三节 抒情散文的创新和随笔、游记、报告文学

 
   第一节 鲁迅后期的思想与活动(1927.10-1936)

    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鲁迅最后在上海的10年的生活和创作为鲁迅后期的生活和创作。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的正义斗争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不得不离开北京,辗转于厦门、广州等地,1927年,上海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紧接着,广州也发生了"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鲁迅因为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而辞职,10月离开广州定居上海,开始了"上海十年"战斗生活,直至1936年因病逝世
    这一阶段,鲁迅的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开始逐渐相信"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从进化论最终走到了阶级论,实现了从彻底的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但是这些转变并不意味着改变了他的一贯的立场和基本思路,他始终是中国近代革命以来的最激进的民主斗士,须臾没有离开五四那个巨大的精神实体,他的战斗始终贯注着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促使鲁迅思想发生变化的推动力主要有于以下几点:

    1、 中国社会的现实变动,对鲁迅原来所持有的进化论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冲击。
    根据进化论思想,鲁迅是一向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胜于老年"的,但是1927年的血腥大屠杀将他吓得目瞪口呆,并且开始意识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对进化论产生了怀疑:首先,国民党政府取代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之后,非但没有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反倒比后者更加变本加利地推行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发生了历史的大倒退,这证明,将来未必就胜于过去;其次,在广东,他亲眼目睹了青年或者投书告密,或者助官抓人的事实,这也证明了青年未必就胜于老年。基于以上原因,鲁迅原来深信不疑的进化论思想便发生了动摇。

    2、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促使鲁迅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文艺论著。
    在同太阳社、创造社的论争中,革命文学家们批评鲁迅,说他根本就不懂得唯物史观,为了加以反击,鲁迅就在1928年的头三个月,购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社会科学书籍共130多种,相继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和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文艺批评》,对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自命、其实糊里糊涂的批评家给予了还击。
    从此,鲁迅自觉地扬弃了进化论,自觉地以唯物史观的阶级论来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斗争和历史发展的趋向,明确表示:唯有新兴无产者才有将来,而且确切地相信无产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这时,鲁迅素来所坚持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仍然重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人民大众的启蒙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认识到了知识分子自身所存在的弱点,认识到了人民大众才是革命的主体,从而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了知识分子对人民大众的启蒙意义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