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介绍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戏剧。首先是对戏剧运动概貌的把握,可以用"走向广场"来概括戏剧的大众化以及对宣传教育功能的追求,这是本时期一种突出的趋向。其中又包括四种戏剧类型(潮流)的倡导,即: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还应当注意本时期职业化的"剧场戏剧"对话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话剧艺术家。应着重评析夏衍及其《上海屋檐下》等剧作,对田汉、洪深、李健吾等剧作家也
应有大致的了解。学习这一章应抓住创作潮流的演变,并尽可能与此前、此后不同阶段的戏剧运动联系起来考察,以获得整体的史的印象。
[知识点]
南国社、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红色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白薇《打出幽灵塔》、洪深《农村三部曲》、熊佛西的"农村戏剧实验"、夏衍的《赛金花》、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袁牧之的《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思考题]
(1)简述30年代话剧运动的概况。
(2)试评夏衍《上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色。
(3)简评田汉从20年代到30年代创作的"转向"。
[必读作品与文献]
夏衍:《上海屋檐下》
[评论必读]
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