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部分 >> 第二个十年戏剧 [回首页][当代部分]
第二十三章:30年代戏剧文学的茁壮成长
  第一节:30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
  第二节:田汉、洪深的新剧作
  第三节 夏衍和李健吾的剧作

第二十四章: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
  第一节: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命运悲剧--《雷雨》
  第三节:《日出》、《原野》及其他
  第四节:中外戏剧艺术的融汇与超越
 

第四节 在中外戏剧艺术的融汇与超越





《雷雨》剧本及《北京人》剧照

    (一) 曹禺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富有思想深度;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情节生动丰富,结构严谨,精于布局,有从危机人手的锁闭式结构,有截取横断面的人像展览式结构;戏剧手法运用巧妙而成熟;戏剧语言个性化,富有潜台词,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等等。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第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舞台效果有所欠缺。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剧本应以舞台演出为主,话剧才能拥有更广大的群众,这也可以说是话剧生命力的主要所在。
    第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剧情较为简单,演出时间一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两小时。《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两三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二)曹禺戏剧艺术成熟的外部环境原因:
    曹禺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在30年代的中国剧坛上脱颖而出,除了个人的天赋和艺术修养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外部原因:
    首先,中国话剧文学到了30年代,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艺术经验。前面已经说过,曹禺从中学起就浸润在新话剧运动的艺术氛围里,耳濡目染,为他后来从事的戏剧艺术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不同于他的前辈剧作家一直在自己摸索,没有凭借。
    其次,30年代,中国的话剧观众阶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新青年和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成长和发展起来,他们是话剧运动的最先响应者,并且还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为曹禺剧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观众基础。
    第三,和曹禺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话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已经很高。比如说田汉、夏衍、李健吾等人都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基点上,自然就更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这也是曹禺之所以能够站在话剧艺术这座高原的巅峰的原因之一。
    总之,曹禺是中国话剧运动发展30多年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为中国现代话剧奉献了一些堪称经典的杰作,而每一部新作,都在现实人生和人性的开掘、或者戏剧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三)戏剧艺术大融合的艺术境界
    曹禺执著追求的,是一种"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1、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和西方戏剧艺术、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象征主义的大融合,也这是人类戏剧宝库中的精华的大融合,从希腊悲剧和喜剧,莎士比亚、到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的大融合。
    2、这种融合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脚蹋在中国现实的土地上,有着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样式和中国风格。
    曹禺对外来戏剧经验的吸收,在意识上跨过了一个新的高度,显示了一种新的气度和胆识,他从自己的切实生活感受出发进行创作的,并且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手法,有着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
    把外来艺术形式熔铸于民族意识形态之中,这是对中外戏剧艺术的一种融汇和超越。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戏剧创作标志着、并且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
    到了40年代,曹禺的剧作以《北京人》为代表又显示出了新的气象,取得了进一步的超越,这些我们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