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融今人今事于历史故事中,以达到社会批判的目的。
为了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鲁迅采用了古今贯通的写作手法,从史书上选取类似的古人古事"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既以历史来批判现实,又用历史人物寄托理想,构成了"历史-现实-未来"的动态结合,为恰切地参与现实斗争找到了一个新的支点。
在某种意义上,整本《故事新编》都是鲁迅对记载在古代神话、传说史实中的古人进行的新的阐释和激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女娲、后弈、庄子等都有典籍的记载,来源于人们所熟知的有名的神话故事、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那些次要的喜剧性的穿插人物,如《理水》中文化山上的学者和水利局大员、《补天》中女娲胯下的古衣冠的小丈夫、《起死》中的现代巡警、《采薇》中的华山大王小穷哥和文学家小丙君等人,都是为了讽喻现实而设,同时掺杂了大量的今人今事,以及不肯轻易流露的作者本人的遭遇和心绪。如《奔月》中的后羿和他的徒弟逢蒙之间的传授和背叛的关系,就暗示了鲁迅和他的学生高长虹之间的关系。小说中对这类现实事件的插入都是通过与此事件有关的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现代词语影射出来的,如《奔月》中的一些对话就是摘取高长虹攻击鲁迅的话略加改动而成的,如"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等。这类词语强化了作品的现实针对性和讽刺性,在鲁迅《故事新编》中的每一篇小说中都存在。这种不管年代地打成一片,融今于古,古今贯通的写法,大大增强了历史小说的现实感,同时也加强了小说的荒诞色彩和喜剧性。无论写古人还是写今人,鲁迅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写出中国人普遍的官魂、学魂、匪魂和民魂,让它以寓言的形式完全呈现出来。
(二) 将古人写活。
《故事新编》着重于对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的深入开掘与扩展,并用"画眼睛"的手法加以渲染和强调,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他不求精致,但求神似,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古人、今人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之处,并加以推想和发展,甚至不惜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人物的某些特征凸现出来,把古人写活了。《补天》中女娲气度宏伟的创造精神,《奔月》中羿创业之后的寂寞感和被欺骗之后的愤怒之火,《铸剑》中黑衣人的冷峻和刚毅,《理水》中大禹的实干和苦干精神,以及《出关》中老子的迂腐、《起死》中庄子的狼狈在《故事新编》中都得到了栩栩如生的刻画。
(三)、庄严与荒诞相结合。
在《故事新编》中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语调进行了相互补充、渗透与消解,如《补天》,一开篇是女娲"造人"、"补天"的非常宏大、壮丽的场景,渐渐地在女娲胯间开始出现了穿古衣冠的小丈夫,文章的最后,又出现了后人打着"女娲的嫡派"的旗号,在女娲肚皮上扎寨的荒诞场景,情节越来越悲凉。《非攻》也是这样一部小说,墨子在完成了止楚伐宋的历史业绩之后,并没有成为英雄,却在他竭力加以保护的宋国遇到了一系列的倒霉事。类似这样的情节在《故事新编》中还有很多。
(四)、采用"油滑"的手段,为"借古讽今"
服务,讽刺的艺术功能更加丰富。
如何看待《故事新编》中的"油滑",是有关该小说集的争议和讨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鲁迅在《故事新编.自序》中说,由于《补天》中穿插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陷入了"油滑"的开端,还说"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但是从开始直到13年后的《采薇》中的婢女阿金,《起死》中的汉子和巡警等等,这种"油滑"的手段不但没有去掉,反倒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穿插性的喜剧人物,有时满口现代生活的语言,如"OK""古貌林"啦等等,油腔滑调,很像是戏剧舞台上丑角的插科打诨,有点类似鲁迅故乡浙东戏剧中的"二丑艺术",可以把这种"油滑"看作是鲁迅吸取戏曲艺术的历史经验而作的一种尝试与创造。这种写法不仅可以对社会现实起到揭露和讽刺的作用,为"借古讽今"服务,而且也可以引导读者对历史人物作出相应的对比和评价,鲁迅采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其实也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只是他所考虑的不是它是否符合"文学概论"中关于历史小说得到规定,而是这种写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
(五)、风格从容、充裕、幽默与洒脱。
尽管《故事新编》中的5篇都是写在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处在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骨子里含着刻骨的悲凉,但是文章的总体风格却比以往都更加从容、幽默和洒脱,这说明鲁迅的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有了某种超前性。
《故事新编》语言狂放象杂文,想象奇诡不下于《野草》,再加上作者特有的风趣幽默,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又因为这是一部实验性的作品,所以也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存在某种不成熟性,这一点,因为作者的早逝,就成为了艺术上的永久的遗憾。
[思考题]
(1)鲁迅杂文(连同鲁迅)历来多遭受否定以致辱骂,从当年的"刀笔吏"("现代评论派的君子"语)、"睚眦必报"("创造社的才子"语)、"不满于现状的批评家"("新月派的绅士"语),到当今"鲁迅好骂人"之类,从未停息。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对鲁迅杂文批
判性、异质性的评析,说明你的看法。
(2)试评鲁迅杂文"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特征。
(3)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必读作品与文献]
《灯下漫笔》
《这个与那个》
《"友邦惊诧"论》
《二丑艺术》
《捣鬼心传》
《奇怪》
《病后杂谈》
[评论必读]
画室(冯雪峰):《革命与知识阶级》
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刘再复:《文学的反思》
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