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现代部分 >> 第三个十年戏剧 [回首页][当代部分]
 
第二十九章 4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第二节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第二节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二)、其他作家的创作

    这一时期的两位喜剧高手陈白尘和袁俊分别贡献出了歌颂知识分子的正剧《岁寒图》和《万世师表》。

    1、陈白尘的《岁寒图》(1945年)

    三幕剧《岁寒图》写于1944年3月,重庆群益出版社1945年2月初版,主要情节是:著名医学教授黎竹荪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忠于职守,克己为人,献身医学,但是他的防治肺病计划却迟迟得不到批准。在投机发财之风的侵袭下,一些医学工作者相继改行,他最信任的助手为了生计也准备另谋出路,他的女儿也因营养不良而染上了肺病。黎竹荪终于认识到在整个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医学事业是不会有出路的,于是他决心做一个拯救社会和人生的医生。剧本主要塑造了三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个是忠于科学事业、忠于理想、具有坚定、忘我的献身精神的主人公黎竹荪,另外两个是本性卑劣的胡志豪和天性软弱的汪淑娴,他们都是黎竹荪的学生,但是前者是主动的、后者经过了长期的动摇,都没能抵抗得住"结核菌"的侵袭,而背叛了黎竹荪的科学事业,投入到了人生的大投机中去,在这种对比中,突出了黎竹荪的自信、固执、"一条道跑到黑"的犟脾气和嫉恶如仇的性格,指出他是"岁寒中的松柏",同时也突现出了抵抗社会病菌侵袭、诱惑的主题。

    2、袁俊的《万世师表》(1946年)

    四幕剧《万世师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1月初版。剧本通过描写三代知识分子方义逵、林桐、管洪声忠于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感人事迹,展示出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相持阶段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心理的发展史。主人公林桐历经种种磨难、事变、唯一的儿子病死、妻子重病没钱医治、自己又贫病交加,但是却始终坚持五四的科学、民主的精神,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息,拒绝弃教从商,不肯和社会的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始终坚持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理想在现代知识分子中继承和发扬光大。

    两个剧本都尖锐地提出了知识分子的操守问题,显然出于作家的强烈的时代感。

    3、宋之的的《雾重庆》及《祖国在呼唤》。

    五幕剧《雾重庆》(又名《鞭》)由重庆生活书店1940年11月初版,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堕落的悲剧:几个满怀爱国热情的大学生来到战时的"陪都"重庆,但是恶浊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走向堕落。沙大千成了发国难财的奸商;老艾渴望创作,但贫病潦倒,终于被肺病夺取了生命;万世修冒充"活神仙"算命看相,充当了国民党权贵的帮闲;徐曼生活无着,被迫当了交际花。剧作既鞭挞了制造堕落的黑暗社会,也鞭挞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
    五幕剧《祖国在呼唤》由桂林远方书店1943年2月初版,以日本侵略者占领下的香港为背景,剧作中的女主人公夏宛辉曾经参加过革命,后来为了追求安静和享乐,离开了同样是革命者的未婚夫章克恭,嫁给了名医陆原放,但是内心深处却骚动不安,总觉得有一种声音在远方呼唤她,直到抗战中和从前的未婚夫章克恭在香港戏剧性地会面后,才明白这是"祖国在召唤",最终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内地投入到了救亡工作中去。剧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心底波澜更加感兴趣,通过描写夏宛辉外在动作和内心动作的几番起伏,在外在的一系列的戏剧性动作下面,揭示出了人物内在的波澜起伏的心理和感情的潜流,并借此写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本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祖国的召唤。

    4、于伶的《长夜行》(1942年)。

    四幕剧《长夜行》是于伶的代表作,写于1942年7月,桂林远方书店1942年11月初版。描写的是上海沦陷前后一群小学教师和敌伪势力进行斗争的情形,集中写一栋弄堂房子里几户人家的性格和命运,突出了主人公教师俞味辛夫妇的民族气节和操守,他们在贫病交加和威胁利诱面前,毫不动摇,表现出了"孤岛"的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斗争,以及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暴露出了孤岛上海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除了以上剧作外,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还有田汉的《丽人行》、《秋声赋》;路翎的《云雀》等。

    5、吴祖光《风雪夜归人》(1944年)

    五幕剧《风雪夜归人》,由开明书店1944年4月初版。虽然不是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但是在内在的精神气质上却有相通之处,体现出了民族意志和民族性格的诗情。剧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深感寂寞,于是就把眼光转向了青少年时代曾经寄以深情的下层艺人,从那里去寻找精神力量。官僚的宠妾玉春爱上了出身贫困、但为人善良的京剧名旦魏莲生,并启发他认识到了自身的受玩弄的非人地位,两人商量好一起逃走,过真正的人所过的生活,但是事情却经人揭发败露了。魏莲生被赶出这个城市,玉春被送给了另外一个官僚,20年后,魏莲生和玉春都各自重返旧地,魏莲生冻死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而玉春也不知去向。
    通过这样玉春和魏莲生的爱情悲剧,剧作者表现出了普通人对自身尊严的捍卫和追求。而剧本中的很多人都有一种"为朋友而生、为朋友而死"的英雄气概,渗透着人和人之间的同情、爱怜以及淡淡的感伤,但更多的是一股温暖。

    三、讽刺喜剧创作的发展

    在戏剧创作中,讽刺喜剧尤其令人瞩目,这一时期,出现的喜剧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政治批判性极其强烈的讽刺暴露喜剧,以宣泄情感为主,艺术上相对粗糙,有的近乎于闹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反动统治本身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腐朽,所以这一时期剧作家对他们的态度,只能是一种辛辣的嘲讽,而不可能再夹杂其他的审美情感。另外一种喜剧形式是世态喜剧,这种喜剧形式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这一时期暴露喜剧的代表作主要有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捉鬼传》;宋之的的《雾重庆》、《群猴》;老舍的《残雾》;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世态喜剧的代表作则首推杨绛的"喜剧双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

    (一)暴露喜剧

    1、陈白尘是暴露喜剧创作潮流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作家,抗战时期先后创作了政治讽刺喜剧《魔窟》、《乱世男女》、《禁止小便》、《结婚进行曲》和《升官图》等作品,显露了其过人的讽刺才华。
    《魔窟》(又名《新官上任》,四幕剧,1938年)描绘的是一幅汉奸卖国贼的群丑图,对汪精卫的公开投降,蒋介石的消极抗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主要情节是:汉奸孙大娘、刘殿元等人为了升官发财而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妓女小白菜反抗刘殿元,被孙大娘打死。孙大娘企图把小银弟送给日本人,和刘殿元发生冲突,被刘殿元打死,小银弟也惨遭杀害。最后,武装的农民和士兵起来推翻了汉奸政权。
    《乱世男女》(三幕剧,1939年)勾勒了抗战初期,从南京逃到大后方的一群都市青年、社会渣滓的形形色色的丑态;蒲是今、徐绍卿等人只是空谈抗日,整天发议论,开会,忙着跳舞;紫波想做实际工作,但又难以摆脱空虚的生活;秦凡决定投身到真正的抗日工作中。这是在当时比较有名的一步讽刺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社会的黑暗。
    《结婚进行曲》(五幕剧,1942年)通过女知识青年黄瑛在国统区求职过程中的种种挫折,暴露了社会现实的腐朽和黑暗。黄瑛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不愿意做男人的附庸,她逃出家庭,四处求职,却四处碰壁,她去租房,房主却不接受未婚青年,她找工作,聘人机关又不要未婚女子。要租房必须结婚,要工作又必须未婚,黄瑛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又走回了家庭。丈夫刘天野也在生活的压迫下逐渐颓唐。全剧没有说教式的议论,却充满了喜剧式的笑料和令人回想的蕴味。

    1945年10月,抗战刚刚胜利后不久创作的《升官图》,是陈白尘的主要代表作。这部剧作主要描写民国初年,两个强盗为了逃避官方的追捕,躲进了一个古老的宅子,在一盏油灯下、在一间阴暗的客厅里,做了一个升官发财的美梦,梦中,他们混水摸鱼、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干尽了坏事,最后被愤怒的群众统统抓走。这时两个强盗从梦中惊醒,并且最终被官府捕捉到了。故事写的虽然只是强盗做的一场"升官梦",但是读者和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对现实社会丑剧的真实写照,尾声中,看门的老头一边弹着灰尘一边念叨着;"鸡叫了,天快亮了!"其内涵是不言自明的。
    和陈白尘过去的剧作相比,《升官图》的艺术手法更加夸张,无论人物还是情节,都是高度漫画化的,有意识地让群魔上台,互相扭打,剧作家刻意地抛弃了含蓄的美,而追求痛快淋漓、明朗直接、当场爆彩的戏剧效果,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情绪。陈白尘的喜剧,因为其精妙的讽刺手法而被称为讽刺喜剧,他的《升官图》将五四以来逐渐发展成形的讽刺喜剧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到借鉴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的痕迹。

    2、吴祖光的《捉鬼传》(三幕剧,1947年),写的是钟馗捉尽人间鬼怪,痛饮大醉1000多年,醒来时却发现人间又遍地是鬼,并且个个道法高深,自己已经没有力量和他们抗衡,大败而回后,退隐山林。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捉鬼能手,竟然没有办法战胜人间鬼怪的魔法,这个社会已经荒谬到什么程度是可想而知了。从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国民党的罪行也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鞭挞,令人叹为观止。

    3、宋之的的《群猴》(1946年),通过描写国民党在竞选国大代表的过程中,一群代表各个派系的男男女女耍猴式的种种丑态,为了拉选票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尖锐地讽刺了国民党政治的腐败,揭露出所谓"民主宪法"不过是各派系之间的斗争而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此外,五四时期曾经以《压迫》等世态喜剧扬名剧坛的丁西林,在抗战热潮之中,也重新拿起了笔,创作了《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喜剧作品,受时代的影响,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由淡雅走向了辛辣和讽刺,但艺术性反倒不如从前。

    (二)世态喜剧杨绛的"喜剧双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都是从恋爱结婚的角度,写世态人情、或者写表现为世态人情的人物内心的世态喜剧:前者抨击世态炎凉,嘲讽小市民的自私和虚伪;后者批判中国都市的里弄文化,嘲讽了小市民的卑微庸俗,为金钱而奔波。杨绛的剧作既坚持知识分子独立的立场,又尊重市民社会民间价值取向,采取的是"以雅入俗"的态度,风格轻松俏皮、机智幽默、同时又有一种智慧的观照,同时受到了市民社会和知识界的欢迎,是一些雅俗共赏的作品。

[思考题]

(1)概述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戏剧文学创作的热点与主要趋向。
(2)简评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热潮。
(3)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丰碑?

[必读作品与文献]

《白毛女》
《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屈原》
《北京人》

[评论必读]

孟悦:《〈白毛女〉演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