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四"时期散文 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总貌。
"五四"时期白话散文创作相当发达,品种体式繁多,既有杂感小品,也有抒情"美文",哲理随笔,还有散文诗,文艺性的通讯。起初兴起的是由《新青年》"随感录"创始的现代杂文,此后不久,随着"美文"的倡导,也涌现了许多作家写的艺术性散文。它们各自发扬着文体的优长,辉耀着作家的个性,与传统文言散文争相媲美。
2、"五四"散文发达的原因:时代风云和外国文体的影响;作家个性和社会特质的融汇;中国古代散文传统的潜在作用。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生平及创作评介。"美文"概念的提出与散文理论上的贡献。蔼理斯"自由"与"节制"相协调原则的思想影响;英国随笔、公安派小品、日本俳文等多方面的文学借鉴;个性气质与人生态度。这三方面决定了周作人散文的特色。 2、散文集。《谈虎集》、《谈龙集》简介。"浮躁凌厉"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风格"冲淡平和"的《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著名篇章。开创了寓知识、理喻、趣味于一体的现代"言志派"散文,对许多现代散文作家有影响。 3、其他作家散文:俞平伯的《陶然亭的雪》、《西湖的六月十八夜》、钟敬文的《荔枝小品》集。 三、朱自清的生平与散文创作。 1、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赏析。 2、艺术特色:真挚纯朴的感情;对自然景物的声音、色彩感觉敏锐,观察精确;比喻巧妙,联想丰富,构成动静结合的鲜明形象和纯净幽远的境界;文笔精美,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四、冰心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 1、冰心散文创作:冰心以空灵莹澈的想象,飞驰不羁的笔触,清丽典雅的语言,温柔含蓄地抒发人生探索中的自我主观情绪。她知道自己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便取散文体式来自由地挥写流畅的诗情。她的许多散文都是"放大了的诗"--散文诗(如《往事(一)》)。《笑》、《往事(一)·七》、《寄小读者通讯十》等歌唱母爱和人间爱,《梦》、《往事(一)·一》追怀美好的童年,《寄小读者通讯七》、《山中杂记·(七)·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往事(一)·十四》、《往事(一)·二0》表达对大自然的倾心,《往事(二)·三》、《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三》抒发浓烈的爱国思乡之情,都善于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见出"清水出芙蓉"的审美境界。 2、许地山散文:《空山灵雨》集和名篇《落花生》介绍。 3、叶圣陶散文:《未厌居习作》集简介。 4、瞿秋白文艺性通讯--《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五、创造社作家的散文。 1、郁达夫散文。的《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展痕处处》简介。他的散文,"充分的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里的苦闷心怀"(阿英:《郁达夫小品序》)。特点:文笔恣肆,率真酣畅,自剖自叙中时露愤激之音。游记寄情山水,以清婉胜。 2、郭沫若散文创作介绍。《橄榄》集中的《小品六章》等赏析。 六、《现代评论派》的散文创作 1、梁遇春与《春醪集》介绍。风格:潇洒玲珑、多姿多彩。多具英国随笔的影响及孤傲、懒散的绅士风度。 2、徐志摩散文的"华丽"风格。 3、陈西滢及"现代评论"派"闲话"散文简介。 七、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1.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自言自语》述略。 2.创作背景:《野草》简介及与《彷徨》写作时间大体一致的创作背景。 3.思想内容:《野草》是经历巨大的人生痛苦体验后升华出来的鲁迅的哲学和诗。《过客》、《这样的战士》等篇寄托了作者顽强求索、在暗夜中与旧势力搏斗的刚毅精神与战士情怀;表现了鲁迅作为"历史中间物"所强烈感受到的先觉者与群众、长者与幼者、战士与对手、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彷徨、挣扎,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悲剧意识、寂寞感、激愤和感伤相交织的复杂心态。 4.篇目分析:抨击世俗社会及黑暗政治的《复仇》、《狗的驳诘》、《立论》、《死后》、《失掉的好地狱》、《淡淡的血痕中》、《颓败线的颤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篇综述与评析。反映思想苦闷与彷徨的《希望》、《死火》、《影的告别》、《墓碣文》等篇介绍。清新明丽、寄意深远的《雪》、《好的故事》。《秋夜》与"枣树"形象。 5.《野草》的艺术成就。大胆采撷异域花果,为新文学增添新的艺术方法--象征主义源流和鲁迅的吸收创新;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复杂性、超前性寓于构思奇巧、想象奇崛、景观奇异的具体物象中--《野草》形象系列例证。 6.《野草》对散文诗创作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启示与意义。鲁迅把从波特莱尔、屠格涅夫到李贺等中外象征艺术创造和从尼采到佛教哲人等中外理性启悟,充分地吸收融汇,又发挥了自己的天资才情(包括思想家的思辨概括力,诗人的激情和想象力,小说家的人生阅历和心理敏感,美术鉴赏家的色彩--形式感,学者的历史眼光以及文体家的语言驾驭力和创造力),以独特的艺术笔触,捕捉那些意味丰厚而又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心理、意识或潜意识,进行高深超拔的"心的探险"与哲理考辨,并寓之于生动新奇的具象描绘中,从而展现出鲁迅式的现代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由此产生的鲁迅式的美学风格。这正是凝聚了"五四"时代精神和民族化意识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美学风格精髓,也是《野草》提供给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宝贵经验与启示。《野草》不愧为代表了时代又超越了时代的人类文化精品。 7.《朝花夕拾》介绍。爱憎鲜明、旨在社会批判的《无常》、《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亲切动人、描绘风俗世态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琐记》。境界开阔、记叙海外生活与革命友人的《藤野先生》、《范爱农》。 8.《朝花夕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侧重于对传统散文风格的继承;刻画出一些情态逼真的人物形象;渗透在事实与情节抒写中的思想批判;墨淡意浓、深情平易的语言格调。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