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程 →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理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题: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第三部分)

    (三)自学辅导法

    1.自学辅导法的基本含义

    自学辅导法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一定影响。有人也在小学进行相似的实验研究。特别是运用自学辅导教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自学辅导的实验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并且进行实验的。开始是借鉴了西方的程序教学的原理,实行小步子、多反馈的教学原则。后来进行了改造,并命名为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2.自学辅导法的教学程序

    自学辅导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采取适当步子、及时反馈的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实行三个本子综合运用,即课本、练习本、答案本。运用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规定了一节课中学生用于自学的时间在30-35分钟,这包括自学、自练、自检。教师用于讲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分为五步:

    (1)提出课题。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复习有关知识后提出课题,后一种方法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课题同时,还应提供自学提纲,使其带着问题自学,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边读边想,求得问题的解决。

    (2)学生自学。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难易选用相应的方式指导自学,教师的指导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解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可以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4)整理和小结。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小结时 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5)巩固和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3.对自学辅导法的评价

    此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教法,能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大大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得教师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研究学生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生可以在课外多看其它参考书,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自学辅导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综合。特别是它是基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综合的自学辅导法教学方法。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

    (二) 准备练习

    (三) 进行新课

    1)出示例题和自学思考题

    例题: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思考:什么是比例?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由这几个条件可以得到比例吗?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怎样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引导自学,总结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比例,说出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组成比例的条件。

    让学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引导学生练习,思考:比和比例的区别。

    让学生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加、减、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释疑惑的基础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课堂练习


本主题贴数6,分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