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程 →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理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题: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第四部分)

    (四)“探究--研讨”法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的一位教学法专家兰本达教授提出来的。在美国有一定的影响。80年代初介绍到我国。在理科教学和数学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探究-研讨”法的基本思路上把教学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即“探究”和“研讨”。

  第一个环节“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摆弄,研究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关系,或数量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选择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条、几何拼板等。

  第二个环节“研讨”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在前一个阶段,对所研究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个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发表意见。充分利用语言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且在研讨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刻和认识。最后由师生共同找出所学习问题的规律或结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受这两个环节的限制,灵活地组织和运用。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探究-研讨”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选择恰当的材料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中。

  三是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气氛。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求平均数问题)

  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量出每个学生的身高,并根据测量的身高剪下一张纸条。教师提出,“怎样知道四个人连起来一共有多高?”“四个人平均有多高?”

  然后教师说明什么是平均数。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表示出这个平均身高?”学生说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来。然后再用总人数去除。接着学生把表示每一个人身高的纸条贴在墙上钉的一张纸上。在平均数的地方画一条线。发现有些在线的下方,有些在线的上方。并分别用“-”和“+”来表示。学生把高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恰好可以补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兴奋。

  接下来又有同学提出了计算平均数的简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学的身高。把全班同学高出这个数字的值加起来,再除以全班总人数。再加上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还有的同学说出了,随便找一个标准线,与这个标准线进行比较计算平均身高的简便方法。


本主题贴数6,分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