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程 →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理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主题: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教学方法伴随着教育现象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由单一的言语讲授模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教学方法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教学方法,就会发现教学方法的明显变化往往是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有联系。哲学、政治、科技、文化作为社会背景影响着教学方法,而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与课程的变革直接作用于教学方法的发展,使得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作为整个教学方法的一个子系统,也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三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严格的纪律,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以杜威为代表的“新三中心”,将学生比作太阳,把教师视为行星,把儿童独立学习的可能绝对化,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这两种极端,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一教学的主要矛盾视为具有动态性、转换性、发展性和层次性的对立统一体。

    2.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在发现法和探究——研讨法体现的尤为突出,把知识传授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探索研究而重新发现的过程,这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特殊意义。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不少都从教材的知识文化结构和儿童认知结构、年龄心理特点的最佳结合上进行探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直观性的探索形成表象,再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发深入思维形成概念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脑、口、手结合,培养了探索发现的能力。

    4.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单元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等,都避免了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转化差生是很有效的,教师通过帮助差生完成低层次的基本练习,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练习是有梯度的,优等生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5.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学法的研究和指导,是保证现代教法实施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6.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非智力因素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去启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大门。

    以上是现代教学方法呈现的新特点。但纵观各种小学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教学方法的命名欠推敲,主观随意性很大,不够科学;一些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不清;存在着将某种教学方法凝固化、模式化的倾向;有些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理论依据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很好的加以解决的,否则不仅有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碍于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入开展。


本主题贴数6,分页:[1] ...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