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学与数学学科
数学课程目标概述
 
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资 源 库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
学 习 指 导
学习指南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1 )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对教育的主张,在设计数学课程目标时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总结,相继提出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方案。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目标,发现它们也有许多一致性。各国数学课程目标表现出的特点和取向,特别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取向对我们确定、理解和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有很大启示。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与数学有关,而且与社会文化、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20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分析比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纲要),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目标有各自的取向,在促进社会进步,适应学生发展,以及反映数学科学进展等方面各有侧重。有学者将这些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实用的目的包括:
  ●以数学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提供将来大部分职业所需要的数学训练;
  ●为将来升读理科及有关学科所需的数学奠定基础。

  学科的目的包括:
  ●数、符号及其他数学对象的运算能力;
  ●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及结构与规律的意识;
  ●推理逻辑思维;
  ●数学构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数学方式表达及交流。

  文化的目的包括:
  ●欣赏数学之美;
  ●认识古今数学在各地文化中的角色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各国在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上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二是数学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三是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四是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问题解决

  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显著的特点。美国课程标准把“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列为数学要达到的五个课程目标之一,在其分项标准中,“作为问题解决的数学”居于首位,开放型问题的提出、表述及其解决策略都是美国课程标准极力加强的内容。台湾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之一是“数学课程强调数学解决问题活动”。对此有两个具体要求:一是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先将问题变成可以用数或图形呈现的形态,做出一些个案,然后以归纳的方式,或演绎的方式,把个案的解法形成一个数学模式。这样的解决问题历程,在数学课程内应一再的出现,使儿童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二是当学生在数学课程内,习惯于面对非常规问题,进行解题活动时,他就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在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时这种能力会帮助他调整适应,使他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优良公民。英国的课程标准中,旨在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荷兰数学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问题解决。韩国的数学课程重视吸收当代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重视数学应用,提倡数学问题解决,引入开放性问题(实际问题、非常规问题等),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正在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递异常迅速,人们必须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决策,做出选择。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学会求得生存的本领,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实际的问题。


* 黄毅英 黄家鸣: 十地区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数学传播[J], 1998

 
Copyright © 2007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