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理性策略的优点是:(1)把教育改革当作研究工作来处理,既重视运用已有研究成果,也重视在改革过程中进行研究,努力把教育改革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2)在研究、开发阶段,依靠的是专家权威,在普及、采用阶段,依靠的是理论权威,重视学校外部力量的推动,是一种自上而下式的教育改革。经验-理性策略的不足是:(1)过分强调了理性与科学的作用,对人际关系和情意因素重视不够;(2)过分强调了专家和行政的权威,对学校内部人员如校长、教师等对改革的作用重视不足。

(二)规范-再教育的教育改革策略

规范-再教育策略基于与经验-理性策略完全不同的假设:人在某种程度上是非理性的,人有动机、愿望、情感、态度,人有不断改变现状、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动力。人虽然有理性,但人们的行为往往并不由理性的计算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文化规范支持的,具有同样理性的人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规范中,其行为方式是不同的。社会文化规范形成了人们的态度和价值体系,反过来,人们的态度和价值体系又支持着原有的文化规范。所以,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文化规范,进而形成并使人们接受新的文化规范。教育改革的过程是改变人们原有的态度、价值、技能和重大关系,激发人的情意动力,而不仅仅是知识、信息或认知方式的改变,调动人的理性力量。因此,教育改革倡导者的任务在于提出并宣传新思想、新观点、新价值,使人们接受。但该策略反对规范再教育过程中的灌输行为,主张人们通过思想、价值的冲突,进行独立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自觉执行者。

规范-再教育策略把人们态度与价值观转变的过程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它相信:(1)个人属于更大的社会关系与规范系统,改革的行为常受社会大的文化关系系统的制约;(2)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制约着他对新改革观念的接受程度;(3)改革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人际关系的调整与组合;(4)情意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与经验-理性策略把教育改革看成是外部影响导致的看法不同,规范-再教育策略相信人类制度内部产生的创造性,即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个人、团体和组织内部的创造力是重要的力量。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