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打破学校教育的终极性、封闭性和霸权性,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横向打通,以及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的纵向打通,从而实现教育的时空拓展,使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贯穿于人生命的每一种活动,实现教育与人生命的全面整合。 2、改造传统学历社会,实现向学习化社会的迈进。传统社会是学历性社会,以学历高低作为判定一个人的根本标尺。学历社会奉行的是一种静止的社会发展观,它相信人只要拿到相应的学历,你就永远具有等值的教育水平。实际上,现代社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如果一个人不持续地学习,他的教育水平不仅无法保值,甚至还可能出现贬值的情况。这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化社会奉行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发展观,它要把社会建设成处处具有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个体而言,要成为学习型个体,学习成为每个人普遍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从组织而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有不断适应变化着的世界的习惯、愿望和能力;从社会而言,要建成学习型的社区、学习型的城市、学习型的国家。总之,使全社会都积极地提供学习的条件,个人和组织也都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时时处处地进行学习,让自己与生命一起成长,让自己与社会一起进步。 3、改变传统的“教育”概念,实现向新的“学习”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概念是以学生的“受教育权”为支撑的,“受”字表达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控制,学生处于被动受教的状态。与此相对应,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垄断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教师是教育行为的积极发出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漠视。 现代的“教育”概念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重施教”向以学生为核心的“重学习”的转变。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权”,一切均以学生为出发点。《学会生存》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①《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