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3.教学设计与实验。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学生的兴趣、经验、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议论、质疑、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4.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附: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

(二)建立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师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师评价对于“怎样才算好老师”、“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给出了各种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大多以量的形式展现出来。明确的标准虽然为教师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但当它们被固化、程序化和定量化时,在追求所谓“科学”、“客观”、“公正”的过程中也就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具体的教学背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教师,要么使教师不知所措,要么使他们削足适履,放弃个性。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