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五章->第六节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通过观察学习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而获得的。该理论认为,儿童在早期的某些行为中,可能共有男性和女性的特点,但只有那些符合儿童自身性别的行为会不断地受到正强化,而从社会的眼光看不符合儿童自身性别的行为会不断地被减弱;儿童从父母、教师及成人那里逐渐了解到社会对不同性别个体的要求和期待,也能从周围年长儿童那里,学习到性别类型化行为。
  (4)认知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并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知识,它是受个体的自身成熟和认知发展一般规律支配的。该理论认为,儿童首先学会完成性别分类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更易于感受、注意、记忆那些与自身性别一致的活动和行为.发展与自己性别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而道德品质则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它是个体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道德品质,又叫品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其中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
  由于道德品质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所以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核心。不同的流派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研究了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以及道德结构三种心理组成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认知发展学派着重研究道德认知成分的发展过程,学习理论详细地阐述了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分析理论则具体论述了道德的情感成分。这里仅分别介绍两位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所谓幼儿道德认知,就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这是幼儿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
  1.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确切地说是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一的心理学家。他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的判断》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开始。皮亚杰采用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儿童道德的发生发展规律:①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②儿童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③儿童对公正的认识。皮亚杰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
  皮亚杰认为,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还带有自我中心性,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能有很朦胧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