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物的认知。它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逐渐产生、发展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展,人际交往圈的扩大,幼儿的社会认知相对于婴儿期已有了质的发展,但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限制,幼儿的社会认知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别认知的发展
幼儿期是完成性别认知的重要阶段。儿童对性别的认知包括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和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两个方面。
1.性别的认同,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以对自己在生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
(1)性别同一性
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辨认和理解,了解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研究表明,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同一性在人的一生中继续发展。但在幼儿早期,性别的同一性只是建立在男女外表、服饰等差别的基础之上,这时儿童的行为并不一贯地表现出男性或女性特征。例如,儿童会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分别进行男孩子的活动(打球、抓强盗等)和女孩子的活动(如过家家、跳舞、做饭等)。而且,幼儿早期性别同一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话语(如父母总说“儿子,过来”或“丫头,过来”等)和自己所发现的解剖学上的性别差异。??
(2)性别恒常性
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于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②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 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③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
皮亚杰(1928)的研究指出,虽然年幼儿童知道解剖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而且能够模仿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但是,处于前运算期的儿童(6岁以前)尚不具有明确的“性别常识”,也就是说6岁前的儿童还没有性别的一致性。例如,他们以为改变衣服或发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别。后来,许多心理学研究者又进行了有关这一方面的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达到性别稳定性的平均年龄是4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的年龄是5岁左右。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如幼儿首先获得的是关于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然后是关于其他同性别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最后才是关于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当幼儿获得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时,标志着幼儿性别恒常性正式出现。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