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音体—喉头和声带
喉头是圆筒形状的,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上接咽腔,下接气管。甲状软骨形状象盾甲,在喉头前部合在一起,略向前突,成年男子的喉结比较明显,就是从外部看到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位于喉头“圆筒”的上方,可以自由开关,就像一个阀门。声带由两片富有弹性的唇形肌肉组成,是语音的主要发音体,它位于“圆筒”的中间,前端连接甲状软骨,后端连在两块杓状软骨上。声带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成年男子的声带约有十七八毫米长,女子比男子的要短约三分之一,小孩的就更短了。声带和语音的高低有关,人们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声音的高低。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声门又可分为音门(长度约占声带的三分之二)和气门(约占三分之一)两部分。由于肌肉的松弛紧缩和杓状软骨的开合回转,声带可以放松和拉紧,声门可以打开或关闭。声门不同程度的开闭状态见下图。
(声门及声带状态示意图 引自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
声门紧闭,是咳嗽前的状态;声门大开是呼吸时的状态;音声门几乎关闭,气门敞开,是耳语时的状态;声门关闭,气流从声带间挤出,使声带颤动而发声,是发乐音时的状态。
(三)共振腔—口腔、鼻腔、咽腔
v口腔、鼻腔和咽腔构成了声道。口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包括上唇、上齿、齿龈、上腭、小舌等。上腭包括硬腭和软腭两部分。上齿龈之后口腔上壁坚硬的部分为硬腭,硬腭后面的柔软部分为软腭。软腭后面连接着的小肉坠儿是小舌,它与软腭能够上下移动。下面的部分包括下唇、下齿和舌头。舌头可分为舌尖、舌叶、舌面三部分。位于舌头最前端的是舌尖,舌头自然平伸时,舌尖后面与齿龈相对的部分是舌叶,舌叶之后的部分是舌面。舌面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相对于硬腭的部分依次叫舌面前和舌面中,相对于软腭的部分叫舌面后,也叫舌根。舌头是口腔里最重要的最灵活自如的器官,舌尖音、舌叶音和舌面音都有舌头参与。汉语普通话中有11个舌尖辅音和三个有舌尖参与的元音,舌尖音比较多。
鼻腔位于口腔的上方,好像楼上楼下,上腭就像中间隔着的一层楼板,而软腭和小舌就像一扇活动的楼门。当软腭、小舌伸直抵住咽壁时,鼻腔通道堵塞,气流完全从口腔呼出,发出的是口音。当软腭、小舌下垂时,鼻腔通道就打开,这时如果口腔通道堵塞,气流就会从鼻腔呼出,发出的音是鼻音;如果口腔也无阻塞,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发出的是口鼻音。
咽腔是少数咽喉音的共鸣器,是人类特有的。咽腔位于喉头的上面,是一个管状的三岔口,上通鼻腔,前通口腔,下通喉头和食道。
从声带到嘴唇长约有170毫米,这是人类特有的发音器官。在人类的发音器官中,唇、舌、软腭、小舌、声带是发音器官中活动的部分,叫主动发音器官,不能活动的部分叫被动发音器官。发音时,是主动发音器官接触或接近被动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口腔、鼻腔和咽腔是人类发音的共振腔,也叫共鸣器,其中口腔最为重要,鼻腔次之,咽腔又次之。口腔不仅起共鸣器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过口腔内各发音器官的活动调节,发出具有种种不同音质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