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
|
|
|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伴随中国当代社会的变化而律动,大体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和新时期(1976~
)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出席代表824人 |
|
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
|
|
|
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俞平伯致力于《红楼梦》研究,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20年代出版了《红楼梦辩》,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小说的艺术成就做出了独到的研究。解放后他将其删改增订,易名为《红楼梦研究》,于1952年出版。 |
|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
|
|
|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胡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提倡主体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用主观"拥入"客观,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键所在。早在40年代,文艺界曾对此进行过激烈的论争。 |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
|
|
|
1956年,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需要发扬民主,纠正"左"倾思想的影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向文艺界、科学界人士,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这一方针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
|
|
|
正当文艺界贯彻"双百"方针,初步出现活跃局面的时候,从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政治领域的反右斗争,波及文艺领城,开始于1957年6月。中国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判丁玲、陈企霞等,揭开了文艺界反右斗争的序幕。 |
|
文艺政策的调整 |
|
|
|
1960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文艺界也开始实行文艺政策的调整,甄别平反曾经受到错误批判的作家作品等。1961年第3期《文艺报》发表了《题材问题》的专论,指出对于近来一个时期题材问题上的片面化、狭隘化的倾向,不能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齐放,必须广开文路,提倡题材的多样化,破除题材问题上的清规戒律。 |
|
"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 |
|
|
|
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所带来的某些新局面,很快又被"左"倾思潮的升级吞没。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由于把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且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向全党全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