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操作模式
第二节 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
一、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所谓无条件积极的尊重,就是指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他的长处,也容许他的短处,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所以,尊重是咨询成功的基础。
尊重的运用也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层次一,教师明显不尊重学生,他把自己的信仰和价值加在学生身上,操纵二人间的谈话,认为学生所谈的内容没有价值,他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而学生感到教师不了解自己,失去继续交谈的愿望。层次二,教师疏远学生,不想建立起助人的关系,忽略学生的谈话内容,并且以机械的方式回答问题,这种反应易导致会谈中止。层次三,教师愿意建立起双方间的助人关系,认为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够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的问题,教师不对学生的反应做“好像的判断”。层次四,教师愿意冒受对方伤害的危险,主动建立助人关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因而双方的交谈变得更深入、更自由。
我们认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1 、绝对接纳来访学生。
在心理咨询中不论来访学生的种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和内容等,咨询教师必须不仅把每一个来访学生视作是平等的人,与咨询教师是平等的,来访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而且视作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没有任何理由轻视对方或厚此薄彼。咨询教师不仅在认知上须具备这样的观念,在情感表达和行为举止上更应自然、充分地加以体现。
2 、完整接纳来访学生。
完整接纳,一是指把来访学生的几个方面作为一个独特整体的组成部分全面接纳,并不仅仅接受其光明面、长处而拒绝阴暗面、短处;二是指咨询教师不能依据自身的价值观和习惯爱好对来访学生的信息予以接纳或排斥。在这方面咨询教师很容易有取舍地接纳来访学生,对来访学生自身上积极的方面或与自身价值观相吻合的内容表现出理解和接纳,而对另一些方面却不自觉地表示不理解,甚至厌恶,反感。完整地接纳来访学生,并不意味着要求咨询教师同意,迎合、赞成来访学生的一切方面,只是需要咨询教师承认存在的事实并如实地接受这些事实。这些事实既然出所在来访学生身上,咨询教师就应该正视它,承认它、接受它,至于在帮助劝导过程中指导来访学生合理认知、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则是另一回事。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接纳来访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