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操作模式
第二节 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
二、准确的共情
共情一词,中文有多种译法,如共情、同情心,神入,同情、投情、共同戚,拟情,等等。罗杰斯认为,共情是指能体验他人的世界,犹如自身的精神世界。简言之,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 H · Hackmey 等人提出,共情包含以来访者的方式看文物,准确感受来访者的世界并向来访者表达对其的理解 . 。与 Hackney 的意见相似,台湾学者齐隆锟认为,共情是指咨询者试着将自己融入当事人的感觉世界中,设身处地的从当事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所察觉及未曾自觉到的经验,并将此种了解的咨询者自己的词汇反映给当事人,使之了解咨询者已经知道其感受与经验,同时亦促使当事人进行更探入的自我探讨,以达到自我了解。准确的共情反应包含: (1) 咨询中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2) 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3) 引导来访者对其感觉作进一步的思考。
有的研究者认为,共情的含义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咨询者借助来访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二是咨询者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关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三是咨询者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叙述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我们认为,共情的基本含义有两层:
一是咨询教师站在来访学生的立场上,以来访学生内在参照体系出发,去感受、理解来访学生表达和尚来表达、感知和尚未感知的内容、情感。在这里,设身处地,以来访学生的感觉世界出发而放弃咨询中自己的立场、思维方式、价值观是共情的前提。共情不仅要能对来访学生自身已觉察和表达的经验有所反应,还应进一步对其还未知觉或表达的经验做出反应,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来访学生,也才能通过反馈帮助来访学生更深入了解自我、更准确反应自我。共情不仅要能准确复述来访者的内容,而且还须将其相应的情感以及情感的程度准确地反应出来。
二是咨询教师不仅能感和、理解来访学生的情感 ,还需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 如表情、动作 ) 准确地表达出来,反馈给对方。这样才能使来访学生意识到咨询教师解,认识自己,意识到咨询教师己产生了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