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本主义疗法
一、当事人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咨询方法更多提供的是一种咨询的理念而非方法,因此没有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理论中那些具体明确的咨询方法和技术,它强调的是如何调动来访者自身的潜力,如何提供一种适宜的气氛,以引导来访者作自我探索,认识成长中的障碍,体验从前被否定与扭曲的自我。从而能开放自我、相信自我,增加自发性。
当事人中心法 是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是 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 ,其更强调咨询态度的重要性 。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非指导性的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的关怀和共情的理解。
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对自己的真诚态度,就能使其接受咨询者、真实地表露自己;无条件的关怀在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体验的非常重要的;共情的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作用。
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来访者向健康的方向转变。
[ 案例分析 ]
案例 1 :
夏明,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上担任文体委员。他对工作可认真了。懂事,有能力,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兴趣广泛,酷爱足球,对科技制作有浓厚的兴趣,曾获得区小学生科技发明奖。但是,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直总是倒数十几名。又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有很强的自卑感,对某些学科失去信心,知识漏洞越来越多。所以,课上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加不喜欢某一学科。对于语文课来说,他基本上 能听懂 老师讲授的内容,作业也能较顺利地完成。但一到考试就糊涂,需要记的东西,由于未完全理解,加之死记硬背,所以总记不住,转天就忘了近乎一半。他为此很苦恼,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且曾一度有过“我不是学习的材料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想法。为了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恢复自信,并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老师及时对他进行辅导。
一天,老师请他到办公室,很热情地让他坐下,先和他从生活谈起,说着说着,很自然地转向于学习。他说:“老师,我知道我学习基础差,其实,我也很想好好学习,也想考出好成绩,可是总是考不好,您说我可怎么办呢?说着说着。他声音中带哭腔,眼圈也红了。此刻,他是多么希望老师能帮助他。
老师认真倾听后,对他说:”老师明白你的意思,别着急,既然你找到我,并把你的烦恼讲给我听,说明你信任我,我也很愿意帮助你排忧解难,因为你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吗?”听到这话,他笑了,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 从此 老师便对他开始了不定期的辅导。
为了看到他能早日赶上大多数同学,老师不惜牺牲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亲自为他解答学习疑难。用真情,爱心和行动感化了他。他在向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从这一辅导个案我们不难发现,真诚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作用。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是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信任、对学生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进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因为如果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真诚坦率不虚伪掩饰,真诚的态度能与自身和谐一致,即内心与外在的情感态度完全一致,学生就会接受你,并更坦率地表露自己,咨询则最容易成功。真诚是适当的自我开放,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以换得对方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建立安全、自由的咨询关系。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
案例 2 :
小青,学习在班上属中下等,也没有表现出经常违规乱纪的行为。就是在学习和集体活动方面表现得不很积极。上课常常思想开小差难以集中注意力。可是,下课铃一响,他就会变得较为兴奋,忽忽地离开学校,奔向游戏厅。
对此,刚开始老师并不知道他忽忽离开学校的目的。后来,老师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就暗暗地尾随其后,才知道他去了游戏厅。为了小青的学习,为了小青的将来,老师决定和他谈谈。
一日,老师很亲切地问他:“小青,你每天放学后,常到哪儿去?”听了老师的问话,他心里也知道老师想说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不好意思地说:“去游戏厅了”。老师赞赏地说:“好样的,敢于说实话!”对他敢于承认自己不良行为的表现给予肯定,使师生间缩短了心理距离,避免了师生的对立,松缓了他本能的戒备心理。于是师生进行了朋友式的交谈。
老师问他去游戏厅的原因,他毫不顾虑地说了许多许多,主要原因是父母经商太忙,缺乏对他的照顾。结合小青的问题,老师没有批评也没有说教,只是让他自己考虑该怎么做。这样,他更加信 任 老师了。老师的友好态度取得了他的信任,为以后他自觉接受辅导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半年的耐心辅导,小青学习赶上了,同时改掉了常去游戏厅的不良习惯。
良好的稳定的信任关系和无条件的积极尊重预示着良好的治疗结果。是老师和善、关心、友爱的态度和对他适宜的赞扬,赢得了学生的依赖和信服,以至 于对 老师的劝告深信不疑,成为学生克服不良行为的强大动力。
无条件的尊重就是要把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我们既要接纳他的长处,也要容许他的短处。积极的尊重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的尊重是使学生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因为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双方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自由。
案例 3 :
晓晓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是老师,同学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生、二次被评为区级好少年。聪明的伶俐的她不仅学习好,而且弹琴,唱歌,跳舞,体育样样都行。
在成绩、荣誉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晓晓,耳边常听到 是老师的赞扬声,看到的是同学们敬佩的目光,心里常常处于一种骄傲与满足的状态。由于她经常考试成绩在班上教第一,她总不让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可是,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她没有发挥好,自我感觉考砸了。心想:“这下可糟了,我的第一名保不住了。”考试成绩出来真的不很理想,可正巧 班主任 老师让她统计本班分数。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她偷改了自己的分数,又保住了自己第一名的位置。可事后,细心的班主任发现了晓晓改分的事。学校按校纪给了她相应的处分。这下晓晓心里压力太大了。整天闷闷不乐。
老师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
晓晓按老师预约的时间准时来到了办公室,显得有些紧张和羞愧,老师用平缓的语气请晓晓坐在桌旁的椅子上,这时,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过了好半天,老师才十分惋惜地说:“真没想到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晓晓怎么会出这样的错呢?今年的寒假没过好,春节也没过好吧?”晓晓听了,忍住泪使劲点了点头。老师接着说:“老师最近也为你的事难过呢,我多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呀,我想晓晓这几天心里也不平静,十分后悔吧!”晓晓的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她抽噎着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后一定改,行吗?”
这时,师生已达到了共情,为后来的认知提高和行为改变创设了一个宽松,信任的和谐氛围。
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晓晓终于认识了虚荣的危害,端正了自己,在自己刻苦努力下,又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只有试着将自己融入学生的感觉世界中,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并把自己的体验再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探讨、自我了解,产生被接纳、被理解的感受。由于共情,教师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既可以达到助人、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问题。当然,也会使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起咨询关系,还会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深入的自我了解和沟通。
良好的咨询气氛,给学生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的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咨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