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诊断模式
第二节 心理诊断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小学生心理咨询中,观察法是心理诊断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直接了解来访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心理咨询的第一手资料,为心理诊断提供基础材料。观察法是在真实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因而观察结果真实可靠,更接近现实。同时观察法是对来访者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可以比较系统地认识来访者的心理状况及获取关于来访者心理状况的资料。但同时,观察法也具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缺点,如观察现象出现的随机性,观察内容的表面性,难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易受观察者个人因素影响等。这些局限使得由观察所获得的资料需要其他方法的进一步分析验证。,而不能草率对心理现象进行诊断。
1. 观察法的操作步骤
1 )确定明晰的观察目的和现象。观察现象应是观察着感官能感知到或借助观察仪器能间接感知到的,这样才能保证收集到的资料精确有针对性。
2 )选择恰当的观察类型和方法。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际诊断重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质与控制程度,可将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结构观察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纲规定的内容计划进行的观察,结构严谨,观察标准化。非结构观察指观察者预先对观察的内容与计划没有严格的规定,根据现场情况所进行的观察,适应性强,但不易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根据观察时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其中一员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的程度又可以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完全隐瞒自己身份和目的,自然加入到被观察者群体中去进行的观察,能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真实资料。但也要避免参与过深渗入主观成分。不完全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在被观察者接纳之后进行的观察。总体而言,参与观察比非参与观察要好。
观察的具体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轶事记录法,频率计数图示法和清单法。
实况记录法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的、尽可能详尽的纪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表现或活动的方法,即无选择的纪录被观察行为或现象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或现象的详细可观的描述。
时间取样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设定好的行为或表现的方法。时间取样法预先有计划性但仅适用于研究经常发生的行为。
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既可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资料,又能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但要把事件的内容与事件发生的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轶事记录法是通过观察者把直接观察到的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重点纪录被观察者显著的、典型的、新出现的行为。
频率计数图示法是在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时计算其发生的频率,在用图示将所收集到的行为频率显示出来的方法,常用其收集有关的问题或来访者行为障碍资料。
清单是指一系列项目的排列,并指明关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记录者判断后选择其一并作记号。
咨询者可选择多种观察类型和观察方法,作综合观察,已获得更有价值更全面的观察资料。
2. 对观察者的操作要求
运用观察法是一项复杂、专业要求高的工作,使用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1 )观察者应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敏感的捕捉对诊断有价值的信息。
2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被观察者在心理上接纳、信赖观察者,这样才能畅所欲言,坦露心理问题,从而获得丰富的资料。
3 )避免主观心理效应的不良影响。观察中可能出现的主观心理效应有两种,一种是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对所要观察的问题的假设有相当的已知度,可能根据对问题的预期答案带有主观吻合于研究的期望,使假设得以成立。另一种是被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作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这两种效应都会使观察失真,因而应尽量避免。
4 )观察与思考结合。在观察事物外部现象的同时要积极思考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机制,以得到科学的观察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