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诊断模式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的操作与分析
2.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是由墨瑞(H.A.Murray)和莫根(C.D.Morgan)于193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编制的人格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全套测验包括30张内容模棱两可的图片以及一张空白卡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以及部分景物。30张图片卡共分为4套,每套20张,四套卡片分别供男人(M)、女人(W)、男孩(B)、女孩(G)四种不同的人施测。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1)主题统觉测验的操作
主题统觉测验一般采用个别施测,有时也可以采用团体施测。
施测时,对每个受测者只用二十张图片卡,其中有一张是空白的。选用的图卡片要视被试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施测的方法是先让被试坐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并尽量坐得比较舒服,感到和谐和富于共鸣。然后注视将10张卡片一张一张呈现,要求被试以图片卡的内容为主题,想象编出一个富于戏剧性的故事。对于空白卡片,则要求被试任意想象一张画面,然后描述其中表示的故事。以上内容完成以后,再拿出后10张卡片。这是内容更新异给人印象更深刻的画面,让被试更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讲得更加生动。
一般测试需要90-120分钟,每张卡片要被试讲大约300字的故事。做完全部测试后,要再与被试谈一次话,对于被试讲述的故事中那些概念不明确、用词不准确或故事的意义不清楚的,要询问清楚,以求深入了解和澄清故事内容。询问时必须严格遵照指导语的要求,不能偏离图片所表示的内容。
2)主题统觉测验的分析
主题统觉测验的分析分两部分,一是在每一种需要变量和情绪变量的分数,评分规则是根据每一种需要或情绪的强度在1—5之间计分;二是在每一压力变量上得分数,评分规则是根据每一种压力的强度,在1—5之间计分。最后在每一变量上都得到两个分数,一是总体平均分,二是分数的分布。
被评定的主要需要变量和情绪变量有:恭顺、成就、攻击、自责、关怀、顺从、性、受保护、进取、归属、自主、矛盾、情绪变化、沮丧、焦虑、怀疑等。被评定的主要压力变量有:归属、攻击、支配、关怀、拒绝、身体危险等。而评定这些变量的依据是被试在所编的故事中对主人公的行为、需要、动机、情感、和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的描述,以及整个故事所反映的主题的性质。
解释测验分数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主人公的归因,代表着被试人格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是被试的过去和他所预期的将来,即:他已做过的事,他想去做的事,他未意识到的一些基本的人格力量,他当时所体验到的情绪和情感,他对将来行为的预测。第二个假设是被试所统觉的环境代表着过去、现在、将来,即:它真正遇到的情境,它处于愿望或恐惧而想象到的情境,他正在统觉的情境,他期望遇到的或害怕遇到的情境。
主试根据上述两个假设参照手册中对各种需要、情绪、压力变量的基本描述去解释被试投射在所编的故事中的人格状态和特征。同时要特别在需要、情绪的力量和压力的力量之间进行强度上的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一个训练有素的主试应首先了解被试的性别、年龄、年级及父母的自然情况。然后根据故事的主题、结构、风格、气氛、真实性、组织的形式及语言的运用,了解被试的气质、情绪的成熟、洞察力、智能想象力、文学才能、语言的运用技巧、实际感受能力、需要、抑郁、强迫观念和行为偏执、精神分裂等心理定向障碍的特征性表现。
主题统觉测验是被试自己回答,反映了他的短暂心境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所以测验的重测性信度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