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实践指导
案例分析
参考书目
图片库
案例库
相关网站
拓展阅读
心理学家
测试练习
模拟考试
试题库
电子辞典
工具下载

首页 

课程学习 综合实践 学习资源 测试练习 答疑讨论 学习工具  
  您现在位于:第七章 第四节  
 课程导航

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及其意义

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操作模式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巧

第四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模式

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诊断模式

第六章
 小学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调适

第七章
 小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训练
 
 
   
 

第七章 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咨询的训练方法

第四节 学生个性心理训练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具体内容有:

  首先,自我概念逐渐加深。所谓 自我概念 即个体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其中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及对个体的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则组合而成的总体个性认知,来源于个体经验,指导和支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它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复杂化,最初只是对个人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以后随着经验逐渐积累起来,自我概念也就分成社会的自我、学术的自我、身体的自我等不同层次。

  儿童的自我概念可以从其自我描述中反映出来。一些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叙向比较抽象的概括性描叙发展。如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则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兴趣及动机等特点来描叙自己。但即使是小学高年级,儿童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还有的研究者发现小学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有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接受程度与自我谐和程度并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而女生的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谐和程度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渐低的趋势,即年龄越大,自我接受度越弱,自我满意度越低,且真实自我符合理想自我的程度也越小,总之是年龄越大对自己的印象越差。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对男女性别有不同的评价和待遇。

  其次,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在学前期就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小学学习条件下,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新的特点:

  ① 自我评价独立性日益增长。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时,几乎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标准;中年级之后,由于有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学生开始独立地估价自己,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作出评价。

  ② 自我评价的原则性逐步形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与学龄前有相似之处,还不善于从道德观点等社会标准来评价自已。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强,从三、四年级开始,儿童逐步学会从道德原则来评价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但小学阶段,这道德原则往往是具体的,对别人的评价原则常常严于自己的。

  ③ 自我评价的深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和学前儿童差不多,评价较为笼统、一般化,且多流于表面,常常会带有片面性,如只看到自己优点、别人的缺点,而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随着教育的影响和自己身心的发展,儿童的自我评价会加深层次,从笼统的趋于具体的,从表面的趋于内在的,从片面的趋于客观的。但深刻性不高,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教育工作的质量。在整个小学阶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都在迅速发展之中。

  ④ 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稳定性逐渐增强。小学低年级儿童具有幼儿自我评价的特征,有很大的情绪性,在喜欢、高兴等正向情境下就倾向于积极的评价,而在不喜欢、伤心等负向情境下就倾向于消极的评价。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内心有了一些基本原则,加上生活经验丰富,多次印证积累,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总体上说,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较低,这与其社会生活经验贫乏、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有关。

 
   
了解心理咨询,守候小学生的心灵家园,运用心理咨询,促进小学生的精神成长
版权©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