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实践指导
案例分析
参考书目
图片库
案例库
相关网站
拓展阅读
心理学家
测试练习
模拟考试
试题库
电子辞典
工具下载

首页 

课程学习 综合实践 学习资源 测试练习 答疑讨论 学习工具  
  您现在位于:第七章第六节  
 课程导航

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及其意义

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操作模式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巧

第四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模式

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诊断模式

第六章
 小学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调适

第七章
 小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训练
 
 
   
 

第七章 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咨询的训练方法

第六节 小学生交往心理训练

  2.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小学生最主要的交往形式,这也是促使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的特点: (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开始分为友谊关系和同伴团体两方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小学生的友谊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并对友谊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友谊 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的机会,提供了儿童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源泉,为以后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基础。

  小学生对友谊的认识也是逐渐发展的。塞尔曼 (selman)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只是由于邻近性或实利关系而形成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 (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 (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 (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分享,友谊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朋友相互之间保持信任与忠诚,甘苦与共。儿童的友谊关系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 (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整个小学阶段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动荡、变化的时期。所以小学也是儿童交往问题的多发期。同伴交往,尤其是更为亲密的友谊关系的建立,使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同伴的行为往往成为小学生模仿、学习的行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行之有效地教育。

  小学生的 同伴团体 :

  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帮团时期”。同伴团体对小学生的影响表现在: (1)提供了学习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小学生的同伴团体一般可分为两种:有组织的集体和自发的团体。

  小学生的有组织集体就是班集体,小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是个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教师得力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小学生的自发团体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松散的,形式是多样的。由于其倾向性不同,自发团体可能是有组织的集体的补充,也可能是集体的对立面。可分为: (1)亲社会团体,如学雷锋活动小组等等。(2)非社会团体,置身于基本的社会问题之处、建立在共同的娱乐活动基础上,如各种兴趣小组。(3)反社会团体或也以娱乐交往为目的的,但处于集体的对立面,如几个经常捣乱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团体。

  同伴团体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小学低年级,同伴团体往往是非正式的、自发的,缺乏正式的规则,团体成员经常变换。从中高年级起,同伴团体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同伴团体的压力日益显著,开始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同伴团体对小学生的个性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心理咨询,守候小学生的心灵家园,运用心理咨询,促进小学生的精神成长
版权©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