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均势战略
均势是指全世界或一定地区内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彼此制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国际政治学中的均势主要是作为两种范畴使用的:
一是指均势政策,即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的国家追求彼此之间力量均衡的政策、行为及其结果。它的典型代表就是近代欧洲各国奉行的均势政策。
二是指均势理论,即解释和说明均势之所以反复出现,成为国际政治一种客观现象的原因。马基雅弗利、卢梭、摩根索、基辛格、沃尔兹等人都阐述过均势理论。显然,作为国家战略的均势是指一种政策行为。
均势并不意味着双方势均力敌,可能有绝对的平衡,也可能有不对称的平衡,但这种对比不至于失衡。既有局部的平衡,也有全球范围内的平衡。均势可以分为多元均势和对称均势两大类。
多元均势,又称复杂均势,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国家联盟所组成的权力平衡格局。以18、19世纪欧洲的国际格局为典型代表。这种均势的最大特点就是各国间战争和合作互相交织,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突出的垄断力量。有的国际管理理论家指出,最理想的均势格局是五个大国之间互相形成力量上的均衡,犹如19世纪中期的欧洲,由英、俄、普、法、奥形成的互相制约的格局,认为它能够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和平。
对称均势,又称简单均势,是指由两个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相互制衡,反复争夺形成的一种国际力量状态。突出的表现就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与英、普、奥、俄等国结成的反法同盟之间的争夺,它以战争为主要表现形式,最终形成维也纳秩序。
一是分而治之,通过削弱强大国家的实力来设法减轻天平较重一侧的力量。例如,英国执行均势的政策,就是设法削弱那些有可能成为欧洲霸主的国家,如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和统一后的德国。
二是实行补偿政策,增强较弱国家的实力。
三是加强军备,增强自身实力,使对手实力相对下降。
四是与有关国家结成联盟,借助他人的权力资源来保持均势。
那么,均势有什么作用呢?学者们有着不同的争论。有的十分推崇均势,把均势看成是和平的保障,认为20世纪30年代正是因为有关国家没有维护均势原则,才使得希特勒势力恶性膨胀。有的则不以为然,认为正是均势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国推行均势往往是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大国之间的平衡,如二战前夕苏联与法西斯德国通过牺牲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利益来维持暂时的力量均衡。实际上,均势是国家追求的一种行为目标,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例如,英国之所以长期奉行对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就是为了防止在欧洲出现一个绝对的霸主来损害英国的利益。同样,欧洲其他国家奉行均势政策,也是为了不被霸主国家所奴役。相反,对于寻求霸权的国家来说,它们则会谨慎地从事这一行为,当既有力量格局有利于自己称霸时,它会竭尽全力来维护现有的平衡;如果不利于自己时,就会极力采取措施打破权力平衡,以求各个突破,为自己的称霸利益服务。
因此,均势与和平或战争并没有必然联系,它既有可能保障和平,也可能导致战争。是战争还是和平,要看均势各方力量对比及战争意愿是否强烈等多种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曾形成了某种均势,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但战争冲突不断。作为一种政策追求的均势尽管是国家理性行为的目标,却不一定能够带来如其所愿的后果。19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追求均势,最终却使多元均势变成集团、同盟对抗,均势就在这种对抗中逐渐失去灵活性,走向僵化,最终导致谁都不愿意看见的世纪性战争的爆发。
均势虽然不一定能够带来和平,但对具体国家而言却能发挥作用,这就是国家为什么实行均势战略的原因。均势对于国家的作用体现在:
(1)均势有利于维护现代国家体系的稳定。整个国际体系中如果存在着总体的均势,强国便无法征服这一体系而成为世界帝国。当代国际社会就是这样,如果美国的力量不过分坐大,中国、俄罗斯、法国等的力量与之差距有所缩小,则肯定有利于多极化进程。但是否有利于和平,并不一定。因为多极化与和平不能划等号。正如同民主不能与和平划等号,专制不能与动乱划等号一样。
(2)局部均势的存在维护了某一特定区域的国家独立,使它们不受区域性强国的同化和控制。例如,近代欧洲和一体化以后的欧洲。
(3)总体均势及局部均势的存在,为维持国际秩序所必然以来的其他办法(如外交、战争、国际法和强国管理等)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均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并不必然维护和平。所以,应把均势对于国际体系的正面影响与它所承担的维护和平的历史使命区别看来,否则容易走向误区。它只能是各国为应付战争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手段,战争的爆发是政治危机的必然后果,世界性战争是世界性政治危机的必然后果。如果没有有效化解危机的更好手段,单纯依靠均势不可能制止战争的。均势作为一种政策选择的积极优点可以为我们所用,但不能过分迷信均势,搞均势至上,那样会最终为均势所累。所以有人说,玩弄均势犹如玩火,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