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敌对国关系的外交活动中,当来访者是相互敌对的两个国家的代表,或东道国为了避免招惹与来访国敌对的第三国的埋怨,往往特别注意外交礼节,有时甚至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法国在中东巴以冲突中,为了发挥更大的作用,采取灵活的手段。在巴勒斯坦尚未立国之前,法国邀请阿拉法特主席访法。1989年5月,阿拉法特第一次正式访法时,机场上没有巴解旗帜,以避免以色列对法国的抗议,但阿拉法特一坐进贵宾车,就发现车内已插了一面巴解的小旗,法国借此表示对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默认。1994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主持约以首脑会议,双方首脑签署《华盛顿宣言》,结束双方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会场上三国的旗帜按美国星条旗,以色列白底蓝色大卫旗,约旦黑、白绿三色旗次序,自左向右排列。其中以色列旗子在约旦国旗之前,又为注目。约旦国王侯赛因对此布置表示不满,提出抗议,主张约旦国旗应放在以色列之前。美国人告知,这是按国际惯例安排的,即按英文国名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以色列(Israel)应排在约旦之前(Jordan)。侯赛因国王当即反驳,如果按此惯例,约旦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应是H而非J,故理应放在以色列之前,因为约旦国的国名全称是“哈希姆约旦王国”(Hachemite Kindom of Jordan),美国最后无可奈何,只好将其所偏袒的以色列国的国旗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