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这一外交政策,主要方式有:
(1)利用外交礼仪与外交手段显示威望。在国际交往中,外交礼仪看起来很形式化,事实上每种规则与惯例都与国际间的关系亲疏、国家声望与利益的维护密切相关。
召开国际会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地点与会议场所,甚至涉及桌椅的形状与多少。如果参加者并无主次之分,或者东道国为表示平等,往往使用圆形桌面。如果国际会议有主席国与一般成员国之分,则会议桌形状又会有些不同。一个主席时,通常使用椭圆形桌子;两位主席时,便使用长方形桌子;如果使用马蹄形桌子,正中央位子往往由权力与声望最高者居坐,其他代表分作两旁。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的人数与椅子数也是不能疏忽的事情,一般是参加希拉克国的代表数相等,以是平等。例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一般规定每国三位代表,一位是总统或总理;另外两位分别是外长或财长。1986年在东京召开该会议时,六国代表的安排没有异议,唯独法国代表难以安排,要求增加椅子,因为右派总理希拉克也要求参加会议,以分享总统的外交决定权。日本不同意给法国特殊照顾,仍坚持给法国3把椅子,最后法国财长只好将位子让给总理希拉克,因为法国的内政一般由总理主管。
为了表达对来访者的重视,显示两国关系的友好,东道国往往会给来访者高于其身份的热情接待,譬如,派比国际对等原则所规定的地位更好的人士去机场接送,安排来访者往往比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其身份规格更好一些的旅馆;反之,则会对来访者“降格处理”。1946年巴黎召开庆祝反法西斯胜利一周年会议,法国为显示对美英两国的友好关系,将两国代表安排在第一排就座,同时法国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安排在第二排,以示亲疏有别。然而,苏联当时的国际地位与美英并驾齐驱,为显示苏联的威望与对法国政府安排的不满,苏联代表莫洛托夫以退席方式表示抗议。
在处理敌对国关系的外交活动中,当来访者是相互敌对的两个国家的代表,或东道国为了避免招惹与来访国敌对的第三国的埋怨,往往特别注意外交礼节,有时甚至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法国在中东巴以冲突中,为了发挥更大的作用,采取灵活的手段。在巴勒斯坦尚未立国之前,法国邀请阿拉阿拉法特法特主席访法。1989年5月,阿拉法特第一次正式访法时,机场上没有巴解旗帜,以避免以色列对法国的抗议,但阿拉法特一坐进贵宾车,就发现车内已插了一面巴解的小旗,法国借此表示对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默认。1994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主持约以首脑会议,双方首脑签署《华盛顿宣言》,结束双方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会场上三国的旗帜按美国星条旗,以色列白底蓝色大卫旗,约旦黑、白绿三色旗次序,自左向右排列。其中以色列旗子在约旦国旗之前,又为注目。约旦国王侯赛因对此布置表示不满,提出抗议,主张约旦国旗应放在以色列之前。美国人告知,这是按国际惯例安排的,即按英文国名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以色列(Israel)应排在约旦之前(Jordan)。侯赛因国王当即反驳,如果按此惯例,约旦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应是H而非J,故理应放在以色列之前,因为约旦国的国名全称是“哈希姆约旦王国”(Hachemite Kindom of Jordan),美国最后无可奈何,只好将其所偏袒的以色列国的国旗移到最后。
在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的地址选择上,往往也与有关国家的国际威望与地位相关。当拿破普法战争仑的铁蹄横扫欧洲之际,巴黎往往是国际重要会议的首选地。在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德国统一,国际地位上升,1878年欧洲列强集会讨论欧洲势力范围的瓜分时,会址不再选在巴黎,而在柏林。二战结束后,在关于联合国总部选址问题上,美苏两国意见相左,美国坚持把总部设在纽约,苏联要求设在中立国瑞士的日内瓦,但是美国以高出苏联一筹的国际声望与地位,最终使纽约成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2)炫耀武力显示国威。通过军事力量的检阅与显示,进行军事演习等方式,炫耀武力,以威逼别国相信其权力与地位。战后,美国庞大的海上舰队在世界各海域游弋,以显示其国威。海湾战争以后,伊拉克国内一有风吹草动,美国海上舰队便会调往海湾地区,或与沙特,或与科威特,或与约旦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以威慑伊拉克,并炫耀美军武力之强大。而在朝鲜半岛,美国与韩国经常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则是为了向朝鲜炫耀武力。“9·11”事件以后,美国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便剪除威胁美国国内安全的根基,显示美国独一无二的军事实力,维护其主导世界的霸权地位。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