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政府对中东政策和对华政策目标的设定,受到美国国会诸多政党派别力量的牵制。国会中犹太裔议员的亲以色列倾向,使美国中东外交目标的设定,不可能放弃扶植以色列的立场;1994年美国国会中期大选,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都取得多数,尤其是国会亲台势力占上风,其中众议院议长金克尔、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都是著名的亲台势力代表,因此政府的对华政策受到严重掣肘。美国政府过去只允许李登辉在美国作过境停留,不给他访美签证。1995年4月克里斯托弗国务卿也曾做出不给李登辉访美签证的承诺,但在国会压力下,在民主党下次总统竞选的政治需要的压力下,克林顿总统不顾国务院的反对,做出允许李登辉访美的决定,将中美关系推到危险的境地。1993年5月,在重新审查与讨论给中国最惠国待遇是,克林顿强调要与人权相挂钩,但是230多为美国大企业主联名上书国会与克林顿总统,敦促美国政府无条件地给中国最惠国待遇,在美国企业界的压力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未发生较大转折。
人民的普遍意见与国内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对外目标的设定。美国侵越战争违背美国大多数人的意愿。反战运动在美国掀起高潮,美国政府最后不得不放弃其对越南政策,结束越战。我国抗战期间,南京汪伪政权鼓吹曲线救国,出卖民族利益,与日本搞亲善,称日本为友邦,激起国人愤慨,结果汪精卫在国人一片唾骂声中死去。
但是对国内舆论的分析,必须注意民意与政府导向的区别,政府的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民意,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有的政府为了实现某种不得人心的对外政策目标,常常会混淆视听,以极端民族主义或宗教狂热为工具,误导舆论,以售其奸。希特勒的德国政府,以争夺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间、保持种族纯洁为由,煽动仇视犹太人情绪,挑起法西斯侵略战争,以便侵占欧洲与世界。
四、外交决策过程
各国的政治体制、外交程序与机构组织不尽相同,因此,各国的外交决策也无相同的模式。各国的外交政策一般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但是不论形式有何差异,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这是外交决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主要内容就是广泛及时地收集各国的信息与动态。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由外交部门履行。国际社会中,广泛收集所在国信息,定期向派遣国政府报告所在国的形势报告,被当作外交使节的基本职责与合法权利,也是国家设定外交政策目标、进行外交决策的前提条件。
外交使节收集信息与定期报告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基本项目,包括所在国的一般形式及其发展,重大的政治事变及其影响,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般统计数据与资料;
二是专门项目,主要指某些重大事件的专题报告,例如,关于苏联1991年8月9日时间报告等。外交使节的报告与队所在国某些局势发展的预测,常常能给本国决策者提供重要信息,并使他们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外交决策,以避免某些灾难性后果的发生。例如,如果外交使节报告某国政局动荡不稳,领导层更迭较大,那么本国政府就可能及时修改外交政策,放慢两国关系的发展步伐,以观其变,如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并无更大变动,则本国政府就可能尽早承认新政权。冷战后外国使节报告中,经济信息普遍增加,这对及时调整本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外交使节报告的信息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
(1)公开渠道,即所在国公开发表的报纸杂志,各种公开的政府会议,一会辩论会,学术报告会以及其他各种讨论会,与官方人员和社会各界友人的会晤,招待会与宴会等社交活动。应该说,所在国的一般形式与动态,通过此公开渠道已足以收集到足够信息。
(2)秘密渠道,通过某些专门的私人联系和秘密的情报组织网络,以收集某些不公开或不宜公开的机密材料或信息。例如1994年4月,前苏联克格勃负责欧洲北美间谍网的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在其《特殊使命》一书中披露,他曾派遣间谍向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科学家收集和秘密的材料,并成功地获取了美国第一颗核弹起爆方法、电磁法提取铀235的技术资料、美国第一次核爆炸及有关资料,以及核反应堆照片等。这些机密材料帮助苏联核科学家解开了许多难题,为苏联在4年后起爆第一颗核弹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