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经济的发展不仅对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战前,美国已经开始推行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这使美国教育出现了重实际、轻理论,重儿童个人经验、轻学术的倾向,这是美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二战中,美国从交战各国牟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本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任何国家。同时开始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展开激烈竞争。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了美国,从而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本国的教育状况,为了维护它对世界霸主地位的争夺,美国开始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由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改革。从此,直到70年代初,这一阶段是美国现代教育大改革和大发展的时期。
一、《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十世纪前期美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同时公民对教育的需求也高涨起来,而且以往美国中等教育所强调的选择和突出智力的模式也受到挑战,这就需要对原来中学的教育目的、教育职能和内容进行调整,根据社会的需要重新定位。
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的的问题。1918年,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
2.确立中等教育的7项目标:促进身体的健康;掌握读、写、算、口头及文字表达的基本技能;训练成良好的家庭成员;发展职业能力;胜任公民职责;善用闲暇时间;养成道德品格。
3.建议改组学制,建立一个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学校系统。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各为6年,中等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各3年的两个阶段。
4.认为应该使综合中学成为美国中学的标准模式,以便使中等教育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它 的所有课程都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中提供。
5.认为中等教育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来决定。
6.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去掌握一门特殊的科目,而是把学习的科目和学校的活动作为实现具体教育目标的方法。
|